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是佛教勸人修行的話──苦口婆心的勸誡之語。其後,比喻為只要真心棄惡從善,便可立即成為好人。也作「放下屠刀即便成佛」。
宋代大儒朱熹在《朱子語類‧卷三○‧論語‧雍也》裡也說道:「佛家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若有過能不貳,直是難。」朱子解釋《論語‧雍也》所謂「不貳過」時,不免發出上述感慨。
不貳過的關鍵在「決心」二字,是以一旦放下屠刀,立時立地頓成佛仙。若不能以決心戰勝貳過,則因循怠惰,無有已時。而這也是修行中至為困難之處。
因此,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裡也說道:「此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麼?可見上天原許眾生回心向善的。」 可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至清代已是習見的成語。而「上天原許眾生回心向善」的概念,亦充滿慈悲的智慧。
面對犯錯之人,應給予最好的「懲罰」──應許他向善的可能,使之有悔有恥。只有無限的包容、十分廣大的愛心予以肯定,則不貳過的「決心」才有生發的可能性。此時,一旦放下屠刀,其立地成佛便愈顯其高貴的價值。
因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並不困難,難的是決心。「決心」一生,便不貳過。這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