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諾拉沙漠 仙人掌造就豐富生態

文/彌生整理 |2024.07.07
980觀看次
字級
小長鼻蝙蝠常於夜間汲取花蜜,是巨人柱的重要傳粉者。 圖/取材自《世界知識畫報》
個頭袖珍的姬鴞,開心入住啄木鳥搬走後的居所。圖/取材自《世界知識畫報》
一隻北美山貓為躲避美洲獅的追捕,攀上10公尺高的巨人柱頂部。 圖/取材自《世界知識畫報》
巨人柱50歲之後才開始開花,此時它的莖柱上已有多個鳥類啄出的洞穴。 圖/取材自《世界知識畫報》
吉拉啄木鳥在巨人柱莖幹上啄洞為巢。圖/取材自《世界知識畫報》
巨人柱「手臂」基部成為大角貓頭鷹的安樂窩。圖/取材自《世界知識畫報》

文/彌生整理

美墨邊境上的索諾拉沙漠,是世界上植物最多樣的沙漠。沙漠中的標誌性物種巨人柱仙人掌,最高可達10多公尺,而且連片成林,成為啄木鳥、貓頭鷹、小野豬、野貓、蝙蝠……及各種鳥類棲生的家園,讓整個沙漠顯得生機盎然……



綿延於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索諾拉沙漠,長著成片高達10餘公尺高的仙人掌林,這些艷陽下的巨人柱,啄木鳥等鳥類會在其莖幹上鑿洞為巢,小長鼻蝙蝠在夜間快樂汲取其明艷花序中的蜜汁、白領小野豬則成群出沒於仙人掌柱間找果實吃……無處不展現沙漠中的盎然生機。

不毛之地眾多動植物

一般人認為乾燥的沙漠中難以生長植物,連帶的,動物也無法生存其間。事實上,在人們印象中黃沙漫漫的不毛之地,索諾拉沙漠中竟生長著2000多種生物,在全球沙漠植物多樣性排行榜中獨占鰲頭。

當地560多種植物適應了極端乾熱的生態環境,超過160種植物需要其他植物的庇護才能完成自然更新,而特有物種、全球最高大的仙人掌科植物巨人柱,無疑是索諾拉沙漠最引以為傲的標誌。

除了豐富的植物外,索諾拉沙漠還有約120種哺乳動物、350種鳥類、100種爬行動物、20種兩棲動物和30種魚類。這裡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區域,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入「全球 200」索諾拉—巴哈沙漠生態區,此外,「巨人柱國家公園」也是美國4座以植物名稱進行命名的國家公園之一。

被巨人柱包圍的公園

巨人柱國家公園,總面積370平方公里,共有約160萬株巨人柱。由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前往國家公園的公路上,從山腳的緩坡開始,就被密密麻麻的巨人柱陣列包圍了。

國家公園入口之一的圖森山區,擁有全球密度最大的巨人柱種群,大多數高度接近10公尺,少數則達15公尺以上,早已適應乾旱環境的莖幹上,直徑可達30~75公分,柱身長有許多縱棱,造型就像手風琴的風箱,還生出多條「手臂」,看起來確有幾分「巨人」形象。

有趣的是,在旱季時,巨人柱等仙人掌科植物,由於水分不斷散失,體積會縮小,一旦下雨,則會最大限度地吸水迅速膨脹。通常一棵大型巨人柱的莖幹,能儲存大約1公噸水,全靠莖幹上的縱棱萎縮和膨脹,才得以避免仙人掌的表皮破裂。

長速極慢花果香又甜

每株巨人柱的壽命可達200歲,所以生長速度相當緩慢,種子發芽後30年才長到1公尺高。40~75歲才開花結果(平均是50年),並長出第一支「手臂」。

每年4、5月,巨人柱莖頂附近的刺座上,會密集綻放白色花朵,飄散出成熟的蜜瓜香味,上百枚淺黃色雄蕊綴滿花粉,等候傳粉者如蝙蝠、蜂鳥等大駕光臨。這也是亞利桑那州的州花。果實成熟後,果肉呈紅色,與同屬仙人掌科的紅心火龍果相仿。

生命第一年易碎難活

幼年時期的巨人柱,個頭矮小且十分脆弱。種子萌發2個月,莖幹直徑不足0.5公分,8年後也僅2公分高,野豬、野兔等在不經意間就能將其粉身碎骨。烈日、乾旱、高溫和霜凍對幼苗的生存都是極大威脅,僅約1%的巨人柱幼苗能挺過生命中的第一年。

巨人柱對低溫尤其敏感,雖然能耐短期霜雪,但持續時間稍長便會凍死,因此它們通常生長在海拔1400公尺以下、零下低溫持續不超過36小時的區域。

長大成為動物安樂窩

「大樹底下好乘涼」是巨人柱的生存策略,通常它會躲在高達10公尺的多花扁軸木和不及1公尺高的沙漠豚草的陰影下──夏天沙漠土壤溫度高達60℃,樹蔭下只有40℃;冬季更有利於減輕霜凍對巨人柱幼苗的傷害。

幼年的巨人柱需要其它植物庇護,當它們成年後,便能為許多動物提供居所。白翅哀鴿、紅尾和黑頭美洲鷲等鳥類,常在巨人柱的「手臂」基部,用枝椏建巢、產卵、育幼,再者,巨人柱渾身長滿利刺、主莖通直,更能避免響尾蛇等天敵的偷襲。

啄木鳥莖柱挖洞築巢

只要稍加留意,便能發現不少巨人柱中部以上的莖柱,分布著直徑約5公分的洞,這些可不是病變留下的疤痕,而是吉拉啄木鳥和黃撲翅鴷啄出的巢穴。

這兩種啄木鳥中,吉拉啄木鳥體型較小,通常在巨人柱木肋疏鬆的中部啄洞;黃撲翅鴷體型大,近30公分長,能啄穿木肋,因此常在木肋較密的上部啄洞。兩種啄木鳥廢棄的洞穴也不會空置,往往被全球最輕的貓頭鷹「姬鴞」(體重約40克)等利用。

原住民精神物質糧食

除動物外,巨人柱是當地原住民不可或缺的精神物質糧食。居住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南部和墨西哥索諾拉州北部的原住民部落Tohono O'odham,總數約2萬人,在他們的生活中,上至精神信仰,下至建材、食物,巨人柱都占據突出地位。

Tohono O'odham原住民認為,人死後會化身為巨人柱,因此對它們十分敬畏,不會刻意破壞。巨人柱死亡後留下的長而直的木肋,更是沙漠中難得的木材,常被用來建造蔭棚和籬笆等設施;啄木鳥啄出的靴狀空殼被稱作「巨人柱靴」,可用於盛水;巨人柱的果實和種子則是重要食物。



動物日夜排班享用花蜜

巨人柱的花朵在晚間始綻放,24小時內凋謝。每逢4、5月花期,動物們分日夜班輪流享用花蜜盛宴,幫助巨人柱完成傳粉任務。

其中上「白班」的動物,主要是蜂類和包括白翅哀鴿在內的鳥類;「夜班」的主力是蛾類和小長鼻蝙蝠。到6月底7月初一年中最燥熱的時節,巨人柱的果實成熟了,其富含的水分和纖維物質,是眾多動物的重要口糧。

在果實掉落前,白翅哀鴿等鳥類,會搶占先機在巨人柱的莖頂享受美食。據調查,巨人柱果實占了13種鳥類食物的40%~70%。吉拉啄木鳥在6月正忙於哺育雛鳥,除昆蟲外,巨人柱的果實也是餵雛的好食材。

當果實掉落到地面,前來享用的動物就更多了:各類昆蟲、爬行動物、齧齒動物、偶蹄動物,甚至食肉目動物,都難擋其水分和熱量的雙重誘惑。

即便是死亡後,巨人柱的殘骸依舊能發揮重要的生態作用,腐敗的組織被蠅類和鞘翅目昆蟲等蛀食,這些昆蟲繼而成為蜥蜴的佳肴……



本文及圖取材自《世界知識畫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