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俞安 帶聽損兒家庭遊阡陌 文/派翠西亞 |2024.07.06 語音朗讀 84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孩子們參加活動後,發現農事體驗有趣又好玩。 圖/阡陌游提供聽損兒童與家長們,一起進到田裡玩泥巴。圖/阡陌游提供樹枝上有隻毛毛蟲!圖/阡陌游提供 孩子們參加活動後,發現農事體驗有趣又好玩。 圖/阡陌游提供陳俞安的母親曾筠筠(中)是推動舉辦給聽損孩童與家長特教食農活動的重要推手。圖/阡陌游提供陳俞安從小酷愛自然,也希望每個人能時常接觸自然。 圖/阡陌游提供 孩子們參加活動後,發現農事體驗有趣又好玩。 圖/阡陌游提供營運長蔡縈綸是團隊重要成員。圖/阡陌游提供 《一起聽聽看.享樂蜂蜜趣》大小學員合影。圖/阡陌游提供孩子們參加活動後,發現農事體驗有趣又好玩。 圖/阡陌游提供陳俞安(左1)、向日有機農場場主許有勝(左2)、阡陌游營運長縈綸(右2)、俞安母親曾筠筠(右1)。圖/阡陌游提供創辦人陳俞安(右)引導聽損孩童體驗使用鋤頭挖薑黃。圖/阡陌游提供 孩子們參加活動後,發現農事體驗有趣又好玩。 圖/阡陌游提供 文/派翠西亞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千分之3~4,先天性聽力障礙孩子的總數,已於2019年高居零至6歲新生兒身心障礙類別的第一位,超過「肢體障礙」、「聲音及語言障礙」、「視覺障礙」等族群的數量。所幸,若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於5個月大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並接受聽語療育,日後就可以達到接近正常的語言能力和身心發展。陳俞安從小父母離異,身為家庭支柱的媽媽曾筠筠雖然工作忙碌,卻很警覺的早期發現兒子先天聽力受損,隨即積極為他找尋合適的學習模式,光是中小學就換了5、6所,從台北到新北到台南,從城市住到鄉村,陳俞安也分別領略了各地不同的風光。幸運的助聽器男孩更慶幸的是,因為曾筠筠四處學習早期療育知識,陳俞安在4、5個月大時,成為全台最小配戴助聽器的小孩,學齡前就維持著語言功能和學習能力,大學時更就讀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陳俞安最感謝媽媽的,就是她從不因為兒子身體有缺陷,而剝奪孩子接觸大自然機會,只要放假日,一定帶著他奔向山林、原野、農場、鄉村……母子倆遊山玩水,在不同的國家公園與觀光農場體驗自然生活,沿路媽媽還會一直引導俞安聆聽:你仔細聽聽這裡有什麼聲音?有沒聽到蟲鳴的聲音?讓陳俞安深深愛上大自然。不應阻斷田野連結「不少聽障兒因為早療及復健,幾乎童年都在交通工具及教室中度過,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土地和自然。」陳俞安小時候有很多機會行走在田間阡陌中(田間小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也開啟了陳俞安親近農事的橋梁。18歲那年,陳俞安一個人在台北求學及生活。「媽媽要我學著獨立,也想強迫我成長。」陳俞安除了自己住,還體驗邊打工邊求學的生活,更大膽體驗各種職場人生,鍛鍊自己適應環境、觀察與融入社會的能力。大二那年,陳俞安與一群各校志同道合、善於溝通與思考的同學籌組申請TEDx,「我們聊很多有別於過去求生存在的問題和現實的對話,2017年還發展成為『The Curators策展人們』團隊,嘗試挑戰各種主題的活動策展,累積策展經驗。」人人開心接觸自然 母親後來也將自己所學投身聽障早療,開始擔任親職輔導老師。善於因才施教的母親,不忍學齡前孩子每天關在教室中,千篇一律讀寫背考,於是開始籌畫「一起聽聽看」的聽損兒家庭關懷活動。陳俞安也想到了自己成長過程的經歷,心想:別人不做,我和媽媽可以做做看。陳俞安和媽媽的共同期望是:1.讓高壓生活步調的父母在大自然中放鬆心情。2.安排身障孩子在自然中進行五感觀察學習。3.鼓勵家長帶著孩子「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4.父母共學、玩出親子好關係。2020年,在母親的推動下,陳俞安和夥伴一起為身障孩童辦了幾場「貼近自然(農場),觀察萬物生命,進而了解並滋養自己生命」的農事活動,也透過媽媽找到願意接待聽障兒童到訪的農村。「在同一個場地舉辦3場社區型農場體驗,很多人事前都不看好,結果回響意外熱烈。」透過有系統的引導,農場主人欣見聽障親子的參與,孩子也意外發現原來農事活動這麼有趣好玩。農事比想像更好玩「有父母把3歲小孩帶來參加,結果親子有了共同話題,對話內容變成:原來生活中看到、遇到的植物,可以這樣使用呀!」2021年正式成立「阡陌游 Agri Dive」後,更陸續在全省多個農場舉辦五感體驗活動,不少院校與機構邀請陳俞安去講解如何在農地上策展辦活動,還因此找到實力堅強、兼具財金和社工專長的團隊好夥伴蔡縈綸擔任營運長。他們信手在農場活動裡,使用「構樹」當成教材。利用構樹葉子具有粗糙表面的特性,一方面把葉子當成可黏貼在衣服上做為鼓勵互動的貼紙,另外也在午餐過後直接就使用構樹樹葉,當成菜瓜布洗滌碗盤,讓大人小孩都驚奇不已。樂玩泥巴大人更嗨陳俞安的母親讓所有大小孩子知道,大自然跟人們的生活如此親近,只要願意,就能夠親自去完成許多事。「很多孩子從未玩過泥巴,大人則多年沒玩過泥巴,但當所有人站進泥巴田裡,爸爸媽媽比小孩還要興奮,也重新感受和大自然建立起連結。」2023年11月,阡陌游Agri Dive帶著大小朋友前進桃園復興區,與泰雅族部落的族人一起進行一場農事體驗,他們先讓學員進入地形相對挑戰的區域,讓小孩進入山坡地、竹林間,拿斧頭剖開竹子、搬運超長竹子。透過刻意安排的筏木體驗與山徑行走,大家從互助協力中,發現所有人的距離都變近了。陳俞安分享,「我們的初衷是:想讓每一個身心障礙的孩子能開心的在農村玩耍。」而阡陌游Agri Dive則架起了身障者與農場彼此需求的橋梁。 培養專業農技人才「阡陌游Agri Dive」除了對接了身障孩童走到戶外親近大自然的需求,提供農業體驗社群、農村品牌策展、線上農事課程等服務,近期更在埔里租下千坪農地,招募身障青年加入農事技能培養,希望將來除了能增加身障青年就業機會,同時也為農村增加青壯人力。陳俞安的理想藍圖中,未來阡陌游Agri Dive的發展方向有3個: 1.希望全台的農場可以提供身障者農事體驗。「市面上的特教農事體驗還非常少、選擇性也還很少,但明明需求是有的。」透過積極奔走,目前在台北、桃園、台中、彰化、雲林、花蓮、南投等地已有願意合作的農場。2.希望規畫出農場從身障者出發的體驗遊程SOP。「身心障礙消費者回頭率非常高、忠誠度也很高,更需要系統性規畫與品質監控。」而自家的農場就可以成為旗艦級的示範地點。3.希望媒合農事現場缺工問題,「若能培訓並媒合高專注度身障朋友與農場對接,就能達成解決農地缺工及身障就業問題的雙贏局面。」「我的經驗看似是弱勢的經驗,但也是我獨一無二的優勢。」看著一張張孩童與父母在田野間燦笑的照片,不時發出「啊哈!」的歡呼聲,在母親支持下的陳俞安,欣欣然行走在阡陌之間,決定帶著初衷繼續走下去。 前一篇文章 溫佑君 讓香氣成為生活語言 下一篇文章 蔡宛芸 讓更多人理解外送場景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8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9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10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轉譯中興莊動人故事楊秋蘋 改造老屋開書店寫眷村史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 作者其他文章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李財星 因一畝田 變身知識網紅幸運攀越珠峰 人類應援蓑羽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