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財星 因一畝田 變身知識網紅

文/派翠西亞 |2025.03.29
923觀看次
字級
頻道成立5年超過10萬粉絲,榮獲YouTube頻道獎勵。圖/瑞星一畝田提供
李財星夫妻和兒子媳婦共同經營YT頻道。圖/瑞星一畝田提供
退休後購地務農十多年,李財星夫婦齊力照顧田間作物。圖/瑞星一畝田提供
閒來自製無花果蛋糕,特別健康美味。圖/瑞星一畝田提供
在農地上養蜂,可以吃到天然的龍眼蜜。圖/瑞星一畝田提供
棚架上種有各種瓜類作物,夏末秋初開心採收絲瓜。圖/瑞星一畝田提供
一分地農田中,種植的作物十分多樣,還在田裡架設了網室。圖/瑞星一畝田提供
種植草莓很成功,李財星欣喜分享。圖/瑞星一畝田提供
李財星引進新式的農機,並操作給網友看。圖/瑞星一畝田提供

文/派翠西亞

退休國中校長李財星,2010年在嘉義市郊買了一塊地,一圓「種菜給家人吃」的生活夢想,2019年,因緣際會成了知識型網紅(YouTuber),透過近千支影片分享種植蔬果的經驗,傳遞正確的農業知識和永續環境的觀念,滿滿的教育魂,吸引來超過13萬名粉絲訂閱……



「大家好,我是阿星!」蹲在一叢九層塔前的李財星,熱情地與攝影鏡頭打招呼,接著示範為九層塔修剪花葉的技巧與栽培要領。為了拍好影片,他還會從不同角度拍攝取景,務必讓觀眾看得開心療癒,可以跟著影片種菜修枝,把每種蔬果都種得精神奕奕、收穫滿滿。

退休後回歸田園生活

李財星成長於一個佃農家庭,直到大學畢業以前,經常一有空就回家幫忙種田割稻,一直到分發教職,因離家較遠,加上教學繁忙,才完全遠離農事。

2007年8月1日,李財星從嘉義縣鹿草國中校長一職退休,當年928教師節,李財星仍舊因先後擔任溪口國中、鹿草國中校長過程辦學績優,榮獲當年度師鐸獎,為教育生涯寫下完美的句點。

李財星的妻子黃瑞珠,也是公務人員退休,娘家則是嘉義當地老牌的柳丁農,所以當夫妻倆分別從公職教職退休後,就想著藉由農耕不輟,保持體力和彈性,順便也種一些健康、無毒的蔬果來吃。

意外躋身農業YouTuber

2010年,李財星夫妻在嘉義市郊買了一分多的地,本以為就是種菜種果、閒雲野鶴,安度退休人生,沒想到因為2019年黃瑞珠在社大學習短片拍攝、剪接,加上兒媳積極鼓勵,讓李財星對拍攝影片上傳也產生興趣,兩人的退休生活從此加倍精采,還紅遍了喜歡農事操作的族群。

從2019年至今,昔日的「李校長」化身「阿星老師」,繼續扮演傳遞知識的角色,如今已累積拍攝近千支長、短影片,內容有蔬果種植撇步、農事經驗分享……其中點閱率最高的,就是「九層塔要不要剪花?」、「三星蔥盆栽種植」、「木瓜種植方法教學」等短片。

去年8月,頻道成立滿5年,一舉突破10萬訂閱里程碑,李財星也獲得YouTube頻道頒發獎牌。「像小時候領獎狀的感覺!」李財星笑著形容,也開心躋身農業知識型熱門YouTuber,繼續開啟退而不休的第三人生。

瑞星夫婦經營一畝田

李財星坦言,創立之初主要是分享食品製作、烹飪技巧,2021至2022年間,頻道訂閱人數明顯增加,李財星發現:「關於種植技巧的影片,比烹飪類影片的流量更好。」頻道自此專攻農業種植經驗分享,也正式更名為「瑞星的一畝田」(取太太和自己的名字各一字組成)。 為了經營好「瑞星的一畝田」,現年71歲的李財星,下決心深入學習3C產品、拍攝剪接,記錄家中一分田種植的各種作物和花樹。

為了把每個步驟與細節拍得更清楚,李財星每天在田間工作的時間增加許多。「一天工作時間常超過8小時,其中大約花5到6小時在製作影片與種植。「如果不拍片,種植速度大概可以快個兩三倍。」

條理分明的千支影片

不少網友看李財星親自下田栽種,詳細介紹各式各樣農事技巧,常以為他是農業相關背景出身。「其實,我一直到退休後才擁有自己的田地,並展開農耕生活,所以有很多新式的耕作觀念,也是我學習而來的。」李財星不但「活到老學到老」,更展現利用網路平台推廣農業栽培、管理技術的潛力。

李財星的頻道,是依照季節變化,種植各種水果、蔬菜,頻道上累積記錄、栽種的作物種類多達數十種,並依照不同蔬果作物,分門別類建立播放清單,讓網友從包括播種到收穫前的管理、害蟲的防治方式,掌握作物栽培過程遇到的各種問題與解方。

全家人跨海共同經營

至於幕後的分工,李財星主責平日種植及影片內容規畫、解說栽培技術與拍攝,以一支手機搭配腳架,獨自進行拍攝作業,黃瑞珠則在旁協助,並與媳婦合作進行剪輯、上字幕等後製作業。

遠在日本工作的兒子則提供技術支援,有時媳婦也會依照影片設計,擔任提問者角色或兼做農事助理,以一問一答方式引導李財星解說,提醒李財星影片拍攝細節,全家人共同經營頻道,讓影片充滿特有的溫馨感。

「媳婦會跟我說哪些地方要怎麼拍,像蚜蟲很小,要用放大鏡照著再拍,不然會看不到;還有拍片角度也要有所變化,才會看得更清楚。」此外,媳婦還與婆婆黃瑞珠負責經營網路社群,回答網友詢問及釋疑。

跟緊時事傳遞好資訊

除了記錄田間正種植的作物,李財星還會搭配時事,分享網友可能感興趣的內容。例如去年7月凱米颱風造成香菜價格飆漲,8月初拍賣價一度來到每公斤1000元,李財星就錄製短片「現在種香菜可以賺大錢?」說明香菜的產季與價格飆漲原因,並建議夏天想吃香菜的網友可在家種植耐熱品種。

或許是從事教職多年累積的習慣,李財星特別強調片中資訊的正確性。影片中介紹的種植知識,主要來自農業部的農業知識網、農業試驗所的文章,他還到嘉義大學、中興大學進修學習,並搭配實際種植的經驗交互對照,傳達正確的農業知識。



引入農業新科技

「農業學無止境,種植什麼作物都要種得好,真的不容易。」李財星偶爾也會向鄰近田地專攻特定作物的農友討教,了解種植的品種,有的農友知道李財星正在做農業YouTuber,更樂意讓他直接拍攝田裡實況,讓觀眾認識專業的栽培技術。

透過與農友交流,李財星深感每種作物栽培都有門道。而多年的栽培經驗,也讓李財星體會到環境對農業的影響。「天氣、蟲害、土壤都是挑戰。」近年因氣候變遷,夏季溫度屢創新高,加速田間勞動體力消耗,也影響作物發育,即使夏天盛產的瓜類結果率也下降。「天氣太熱,很多蔬果都種不好。」

不僅做田間實驗,李財星也積極學習農業新科技,親身示範如何使用電動農機具,前往智慧農業周直擊最新農業技術。「既然做了YouTuber,當然要多吸收一點農業知識跟網友分享。」面對近年興盛的AI風潮,李財星曾請ChatGPT推薦種植方式並親自實驗,最近也嘗試使用AI為影片配音,擁抱潮流不落人後。

近來他更積極開發各式拍攝主題,加入特定作物怎麼吃才健康等觀念,希望開拓不同年齡層的觀眾。「目前主要觀眾是快要退休或已經退休的人,希望未來有更多關心食農教育的人觀看,讓影片對更多人有幫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