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冠疫情進入第6波流行,上周國內染疫住院人數達817人,與前一周相比增加3成,患者湧入各院急診室,台大醫院等待住院病人滿到大廳。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急診壅塞「已是日常」,非新冠疫情單一原因導致,轉診地區醫院雖是選項之一,但病人未必願意、配合醫院也不一定有足夠照護人力,政府應思考如何落實分級醫療。
各界擔憂,高齡化社會,長者人數攀升,恐導致醫院壅塞情形加劇,而分級醫療被視為解方。
但吳明賢表示,分級醫療雖理想,但從健保實施之初就未妥善規畫,只從醫院端要求,若民眾觀念未跟進,仍至大醫院急診,院方也不能拒收。
兒童醫療遭排擠 醫籲設專款
吳明賢說,國外分級醫療多採強制措施,須先由家庭醫師看診,才能將病患轉診至醫學中心,但許多重症在症狀初期並不嚴重,若因此延誤就醫,會讓民眾滿意度降低,政府不敢得罪,「犧牲的永遠是醫療人員,韓國近期醫護罷工現象即由此而來」。
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說,醫院床數受中央規範,不能任意開設,僅能以加快行政流程等方式,提升住院效率,減少病人等待時間。
此外,少子化、高齡化夾擊,兒童醫療病人數量與醫療給付點數比率下降,2019年全台兒童病人占所有病人比率為17.5%,健保點數占比卻只有7.65%,二者比率為44%;2022年全台兒童患者人數占比約為16.6%,健保點數占比僅有6.3%,二者比率下降至38%。
對於近期兒科醫師出現難以延攬新血窘境,吳明賢表示,政府應對各職類醫療人力做出中長期規畫,而非短期、放煙火式提供補助。以兒科醫師為例,少子化浪潮新生兒由30萬人下降至12萬人,醫療人力需求必須整體盤點,否則會像廣設大學釀成亂象。
台大醫學院特聘教授吳美環表示,成人醫療日趨複雜,加上高齡人口漸增,排擠兒科醫療資源,政府應在健保總額中建立「兒童醫療專款」,避免資源排擠也提升點數給付,留住兒科人才。對此,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表示,如醫界希望設置兒科醫療總額,可由健保會代表提出,尋法制流程討論。
兒童加護病房 最高補助120萬
近5年新生兒、嬰兒死亡率幾乎持平,未見下降。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指出,應加強挹注兒童醫療照護資源,最快將於9月起補助兒童加護病房60萬至120萬元獎勵金,預計約30家醫院受惠,最快9月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