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紅
「哇!是誰帶的便當裡加了迷迭香,好香!」中午在辦公室吃飯時,同事突然發聲。
「喔,是我,我起鍋前撒了一些。」我在一旁小小聲承認。
最近燒菜時愛加香料,那罐身標示著羅勒葉、迷迭香、奧勒岡葉、馬鬱蘭葉等。想到兒時,我是母親的「香料使者」,跟著她做茄子料理時,她囑咐要在油鍋最熱的時候下鍋,紫面朝下,她說這樣才能在茄子起鍋後維持新鮮色澤,看上去才好吃,而且夾的動作要快,因為茄子很容易就熟。此時她會派我去院子外採一些九層塔,據說它是羅勒葉的其中一種。最後,母親將炸好的茄子,回到鍋裡拌炒一下,撒上羅勒,就完成這道菜。
我聯想到2020年,李明學的裝置作品〈後─調味群島風情〉,他以胡椒、肉桂、丁香等香料混合成一座沙灘,沙灘上有沙灘椅、沙灘球、沙灘傘、仿真樹等,觀眾在此有度假的錯覺,伴隨著香料溢出的強烈氣息,噴嚏連連的刺鼻感依稀提醒著我們歷史上因為香料而串起的全球連結,以及當時因為噴嚏而延燒的全球疫情。
觀眾進到這個裝置作品時,也彷彿是化作一個個「香料使者」,他們將踏過沙灘的鞋子,再踏進其他展間,因此北美館在展出這個作品的期間,隨處可見地板上的香料細粉及四散的胡椒味。循著這些香料痕跡,觀眾的路徑以及展覽中作品和作品之間的關係,就此朗現,呈顯無處不在的有形及隱形的連結。
聽說迷迭香的花語,是回憶。莎士比亞也在《哈姆雷特》中提到:「迷迭香是為了幫助回憶;親愛的,請你牢記在心。」而當我再次帶著搖晃過的香料的便當菜時,是否觸動了某些連結?抑或捎來了某些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