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最高法院本周將就前總統川普上訴擔任總統期間全面享有豁免權的主張做出裁決,大法官們任何決定都將牽動兩陣營支持者情緒,影響關鍵中間選民動向。由於宣布日期可能會在27日電視辯論當天,各方都嚴陣以待。
川普在23日造勢活動向支持者喊出「這幾天就會出現震動地球的決定」。他還在社群媒體發文,「沒有豁免權等同沒有民主,除非我被賦予全部總統豁免權。」
川普:無豁免權就沒民主
川普說的是2020年1月6日國會山莊暴動事件,他被控涉嫌意圖改變選舉結果等各項刑事控訴,位在華府的聯邦上訴法院2月裁決,駁回他提出擔任總統期間涉嫌犯罪享有不被起訴的豁免權主張,川普同月向聯邦最高法院上訴,主張享有完全總統豁免權,大法官們3月對此未做出決定,預料本周將宣布裁決結果。
川普在競選期間面臨多達91項控訴,包括5月底在紐約州法院被判34項罪名的豔星封口費案。不過,4大刑事案件中,直接攸關參選資格的無非是國會山莊暴動事件中,意圖推翻選舉結果的指控。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分析,聯邦最高法院任何動作都將深切影響進行中的選戰。如果最後決定川普享有全部總統豁免權或全案延至選後再進行,都會被川普陣營視為遲來的正義,早前封口費案判決也會因此顯得缺乏正義基礎。
聯邦最高法院的裁決觸及美國民主法治核心價值,直接影響民主、共和兩黨支持者情緒,牽動關鍵中間選民投票意向,即使大法官們續採拖字訣或技術性降低川普的司法壓力,給予部分豁免,都會影響民主黨陣營的觀感。
如果裁決對川普有利,預料總統拜登(Joe Biden)將強化對聯邦最高法院的批判砲火。民主黨陣營不斷抨擊,川普在任內違背常規任命3位大法官,導致最終的司法與政治平衡功能喪失,如今聯邦最高法院不僅剝奪女性的身體自主,還成為川普陣營的政治武器。
另外,諾貝爾經濟學獎16位得主,25日聯署發表公開信警告,如果前總統川普又當上總統,可能會為美國帶來通膨再度升溫在內的經濟風險。
連署書中寫道:「儘管我們個人對各種經濟政策細節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們一致同意,拜登的經濟政策遠優於川普。」這群學者指出:「有理由擔心,川普會以財政上不負責任的預算,重燃通膨。」
16位諾獎得主:川普勝通膨重燃
目前為止,川普主張將他任內實施的減稅措施改成長期政策,對所有進口商品普遍加徵關稅,其中對中國大陸關稅定在60%至100%之間,並施壓聯準會(Fed)降息。
這封公開信由2001年諾貝爾獎得主史提格里茲發起,聯署者有阿克洛夫、迪頓、戈丁、哈特、馬斯金、麥克法登、米格羅姆姆、邁爾森、菲爾普斯、羅默、羅斯、夏普、席勒、西姆斯和威爾遜。
路透/益普索(Ipsos)最新民調顯示,經濟是選民最關心的問題,而當問到哪一位候選人對經濟較有辦法時,43%的受訪者肯定川普,相較於拜登的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