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帕金森氏症是老年人容易罹患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18日發表一篇研究指出,血液中的蛋白質可能有助於提前數年發現帕金森氏症。
研究分析99名最近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的人、72名有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但沒有帕金森氏症動作障礙的人,以及36名健康人的血液,並且用機器學習模型,預測這些人是否會得帕金森氏症。
結果顯示,根據症狀嚴重的帕金森氏症病人血液中的8種蛋白質,機器學習模型能在帕金森氏症的動作症狀,例如行動遲緩、靜止時四肢振顫等出現前7年內,以79%的準確率預測病人是否會得到帕金森氏症。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兼主任何應瑞表示,在科學上很早就知道,帕金森氏症患者在確診前好幾年,通常伴隨出現嗅覺缺陷、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或容易便祕等症狀,有很高的機率可以「預測」將來會出現帕金森氏症。
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暨檢驗學系副教授邱清旗則說,目前臨床上缺乏精準診斷帕金森氏症的指標,開發帕金森氏症標記仍是相當重要的研究方向。
血漿蛋白質在未來預測帕金森氏症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和應用性,但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大,不代表這8個蛋白質濃度上升就會增加帕金森氏症罹患風險。
邱清旗表示,帕金森氏症診斷的基礎是臨床觀察、神經學檢查和影像檢查,但因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和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症狀相似,不易區分,需靠影像學檢查鑑別與診斷。
分析血液中的蛋白質,可能可以快速根據帕金森氏症的生物標記(血液中不同蛋白質的種類和濃度),診斷帕金森氏症,血液檢測相對較快速且方便,用來區分帕金森氏症和其他神經退化疾病,提供更精準的疾病診斷。
但目前帕金森氏症會引起多巴胺神經元漸進式的死亡,有藥物可緩解動作障礙的症狀,維持病患日常活動力,仍無法減緩神經退化。 若能提早診斷帕金森氏症,提早治療,有助延緩疾病進展並維持日常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