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六十七歲徐先生,退休後因為睡不好、身體多處疼痛,前往台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做完整檢查,確定身體沒問題,被轉診到身心醫學科張芳瑜醫師門診,確診罹患憂鬱症。在規律服藥下,徐先生對身體疼痛的敏感度降低,不再擔心身體疾病,生活品質得到明顯改善。
兩年前,徐先生滿六十五歲屆齡退休,因為不需每天出門,身心突然鬆懈下來,反而出現睡眠障礙,到診所就醫、服用安眠藥,之後又因肩膀關節疼痛,吃了許多止痛藥、做復健,但都無明顯改善,負面情緒不斷增加。以前工作時經常跟同事家人外出活動的他,老是覺得全身無力、不想出門,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重大疾病。
張芳瑜醫師指出,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因為屆齡退休,失去生活重心,身體疾病增加,身邊親友陸續離世等多重原因,導致發生憂鬱症的機率變高。根據國外統計,每一百名長者中會有十人有憂鬱症狀,其中一至二人會符合憂鬱症診斷。張芳瑜說,老年人跟一般成年人憂鬱症狀的不同,在於老人不會表達內心的鬱悶情緒,所以會將身體的不舒服放大,以身體症狀表現出來,最常見的是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