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10大死因
資料來源/衛福部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本報台北訊】衛福部昨天公布2023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已連續42年高居第1。衛福部統計,2023年總死亡人數20萬5575人,死亡時鐘為平均每2分33秒,就有1人死亡,相較2022年的2分31秒,延長了2秒;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受到前一年新冠疫情高峰影響,造成1萬4667人死亡,10大死因排行中,從第19名竄升到第3名,如今疫情趨緩,去年新冠排名已降至第6名。
衛福部統計,去年總死亡人數20萬5575人,較前1年減少2863人,降幅為1.4%,主要受新冠病毒死亡人數減少;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880.7人,減少1.5%;以世界衛生組織(WHO)2000年世界人口結構調整後的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429.6人,下降3.2%。
衛福部統計處科長呂淑君說,去年總死亡人數減少,並非首次,上一次減少是在2020年,較2019年減少2357人,研判原因是2020年正是新冠疫情第一年,當時民眾多戴口罩十分重視防疫,並減少外出,讓總死亡人數減少。
去年總死亡人數減少,應是新冠死亡人數為8962人,但較2022年減少5705人,且各年齡層死亡人數均為減少,並以65歲以上長者減少最多。
衛福部統計處長李秋嬿說,去年國人10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5萬4181人,占總死亡人數75%,與前一年相較,肺炎增加16.6%最為顯著,新冠病毒減少38.9%最多;年齡別觀察,1~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首,24歲以上則是癌症排名第1。
癌症死亡時鐘 再快轉14秒
去年5萬3126人死於癌症,平均每4人死亡中,就有1人因腫瘤而死。進一步分析10大癌症排名,肺癌死亡人數達1萬348人,成為唯一破萬人死亡的惡性腫瘤,遠高於第2名肝癌7724人、大腸癌6791人。
2023年10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肺癌、肝癌、大腸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與前一年順位相同。衛福部統計,去年我國癌症死亡發生時鐘較2022年快轉14秒。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癌症圍堵策略「篩檢」是一環,但「預防」更是重中之重,尤其10年觀察胰臟癌、前列腺癌、卵巢癌死因排名都上升,共同的風險因子都是「肥胖」,同時人口老化日益嚴重,也會造成癌症時鐘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