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草屯 陳府將軍愛看戲 葫蘆廟宇戴斗笠

文/人間社記者李雪麗 |2024.06.17
945觀看次
字級
草屯舊名草鞋墩,圖為草屯台灣工藝研究中心懸掛的草鞋裝置藝術。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草屯朝陽宮。圖/文化部提供
慈德宮拜亭為斗笠形狀,建築主體為倒臥的葫蘆形。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慈德宮前的十九龍柱。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登瀛書院。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陳府將軍廟。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坪頂里「樟樹公」。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九九峰。圖/蔡嘉陽
陳府將軍廟前的開漳聖王像。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雙十吊橋。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文/人間社記者李雪麗

草屯鎮舊稱「草鞋墩」,是台中進入南投的主要門戶,相傳地名由來有三:一是早年挑夫、商旅出入內山,多在此換草鞋,久而久之,造成草鞋成墩;二是林爽文兵敗時,在此棄置草鞋;三是鄭成功征番,駐軍於此,兵士丟棄舊草鞋成堆。

草屯有洪、李、林、簡四大姓,是在清雍正、乾隆時期入墾。當地朝陽宮祀奉「湄洲聖二媽」,就是四大姓於清嘉慶2年(1797年)共同興建,為南投縣定古蹟,廟中有許多歷史古物,包括軟身媽祖、紙捏觀音、虎爺石香爐等文物。

九九尖峰 斷崖特殊地景

九九峰與苗栗三義火炎山、高雄六龜十八羅漢山,並稱為台灣「三大火炎山地形」。九九是形容很多山峰的意思,此地因礫岩層含有赭土,在晨間、黃昏遠望,猶如燃燒的火焰,因此也叫「火炎山」,為南投縣著名景點。

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九九峰因發生嚴重崩坍,一夜之間,山峰光禿禿,回歸成演替初期的裸露地。農業部為保護此特殊地理景觀,成立「九九峰自然保留區」,公告為國定自然地景,當地曾發現黃頸蝠、秀柱花等稀有動植物。

草屯首學 登瀛書院義舉

在登瀛書院尚未成立以前,草屯人必須渡過貓羅溪,前往今南投市的藍田書院讀書,夏秋水漲,乘筏涉水都容易發生危險。地方仕紳遂於清道光27年(1847年)募資興建書院,名為「登瀛」,取「十八學士登瀛洲」的典故。

登瀛書院為「義學」性質,由信徒捐置學田,以田地收益作為辦學經費。1902年,登瀛書院將田地35甲全數捐給南投廳,以建立草鞋墩公學校(今草屯國小)。如今書院內仍保存許多文物,包括生員洪鐘英因助軍有功,朝廷頒「欽加五品」銜牌。

陳將軍廟 酬神戲碼不斷

陳將軍廟建於清乾隆年間,主祀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1984年信眾捐款興建約200坪的文教活動中心,是台灣最早建有文教活動中心的廟宇。2018年落成一座連同基座高10公尺、寬6公尺的開漳聖王騎馬像,為目前所知全台最大的開漳聖王像。

廟前康樂台每年演出超過700齣酬神戲,只有農曆7月與春節不演,因此陳將軍被稱為「最愛看戲的神」。相傳陳將軍愛看歷史戲、尤其是《前漢演義》、《隋唐演義》等傳統戲碼。

葫蘆造型 慈德宮戴斗笠

慈德宮位於虎山榕樹嶺,當地果農張文杞表示受佛祖託夢,按佛祖指示將楊桃園闢建成倒臥的葫蘆形廟宇,廟口由4根龍柱撐起斗笠形拜亭,廟身有龍鳳花鳥立體彩繪,廟內供奉「南無福德如來佛祖」等數十尊神佛,廟前香爐下為一隻銅龜,造型特殊。

廟前有一支高達30公尺的「護國天柱」,柱上有19條龍塑像,因此又稱「十九龍柱」,柱頂為觀世音菩薩立像。廟埕可俯瞰草屯市區、中興新村與遠處的南崗工業區,天氣晴朗甚至看到台中市區、彰化八卦山。

雙十吊橋 橫跨青山綠水

雙十吊橋因銜接雙冬、十股兩地而得名,吊橋橫跨烏溪,又因為位於中潭公路草屯雙冬段,因此也稱為「雙冬吊橋」。1965年由有「台灣吊橋大王」之稱的林枝木建造,是一座長360公尺、寬1.8公尺的鐵線吊橋,可供人車通行。

雙十吊橋的白色雙橋墩,在青山綠水中,顯得非常突出,散步橋上,可俯瞰烏溪的潺潺流水,遠眺九九峰美景,以及蜿蜒於山林之間的水沙連高速公路(國道6號)。

樟元真君 坪頂七股神木

坪頂里七股社區有一棵大樟樹,樹高32公尺,樹圍約8公尺,被當地人視為神木,尊稱為「樟樹公」或「樟元真君」,也稱為「坪頂七股神木」,是台灣排名第三大的樟樹神木,僅次於南投縣信義鄉的樟樹神木、台中市后里區的澤民樹。

日據時代因「神明護木傳說」,讓這棵樟樹不至於被砍伐製成樟腦油,其中有一枝樹幹彎下著地生根,尤其特別。鎮公所與社區居民為了保護神木,不僅添置避雷設施,也建造水泥樹池保護樹根,另設有涼亭、涼棚、石燈座、樟樹公巨木碑與自行車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