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台北市有9.2萬株行道樹,5年有1次全面性健檢,高風險樹木提高到每年1次,仍難以避災,近年多次發生路樹倒塌致人死傷意外,公園處行道樹巡查編制12名、委外人力20名,32人要徹底執行人工巡查力有未逮,今年試辦「光達監測」,鎖定人潮車流多且樹木風險度較高主要道路,監測為期6個月,盼能節省巡查人力及精準發現樹木生長變化。
根據統計,從2021年起,台北市公有及私有樹木傾倒事件每年大約有100~200件,2021年至今年5月底因行道樹傾倒導致傷亡共計有10傷1亡。北市公園處指出,今年開始試辦「光達監測」,包含固定式光達、手持式光達及車載式光達3種,監測為期6個月,最終比較各式光達實際應用效果,期能達有效節省巡查人力及精準發現樹木生長變化。
至於新北有7萬3000株行道樹,樹木管理由各區公所處理,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副所長吳孟玲說,新北幅員大,路樹突倒伏也是有,只是近1、2年沒被發現。吳觀察,近年颱風少侵入雙北,較大挑戰是豪大雨,平時就要強化樹木根基,規畫夠大樹穴,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