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捐血人、義工對於捐血運動的熱情與熱血,是捐血率能夠不斷突破的關鍵,隨著捐血運動迎來五十周年,也寫下許多熱血無私的故事。由於年輕人捐血率近十年降至僅有百分之十,中華捐血運動協會與台灣血液基金會,期望能鼓勵更多的「首捐族」加入行列,讓捐血運動持續流動。
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理事長葉金川表示,捐血運動在台灣已推廣了五十周年,五十年來台灣的年捐血量增長近七百五十倍,可填滿超過六個奧運標準游泳池,堪稱是台灣最成功的社會運動,這也象徵著無償捐血,已是全民參與的公益活動,更是值得全國人民驕傲的「熱血精神」。
回顧過往,捐血運動從初期民眾對於捐血的排斥與不理解,以及「血牛」組織的存在,導致當時血液勸募困難重重。
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致詞表示,國民捐血率近年都在百分之八以上,名列世界前茅。他感謝捐血人無私的奉獻,只為捐出熱血讓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續、點燃希望,都是「護國菩薩」。
六月十四日是世界捐血人日,昨日《熱血奔騰五十年》新書發表會上,作者林進修、用血人張育禎、捐血人洪惠玲與捐血大使黑嘉嘉,分享捐血運動背後的愛與生命的故事。
黑嘉嘉從受到父親影響而開始捐血,打開傳承之路,強調「捐血不僅對健康有益,更重要是助人」的生命意義。
用血四十多年的海洋性貧血病友張育禎,回想從有記憶以來,就過著和輸血、打排鐵劑為伍的日子,每兩周就要輸一次血,當時經濟不寬裕,這筆費用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是相當沉重的負擔。捐血人的愛與奉獻,也印證那張「我不認識妳,但是我謝謝你」的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