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行誼】小時了了

文/熊家誠 |2024.06.12
544觀看次
字級

文/熊家誠

孔融,字文舉,東漢末文學家,山東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和王粲等人合稱為建安七子。孔融的父親孔宙曾經做過泰山都尉,有七個兒子,孔融排行第六,天性淳厚。他四歲讓梨的事蹟記述於〈三字經〉廣為傳頌:「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漢獻帝遷都許昌後,孔融為官恃才傲物,常為政策頂撞曹操,最後被曹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朝儀」等罪名處死,妻兒也遭株連。因孔融效忠漢室,相傳其死後升天成神,被玉帝敕封為南宮孔恩師,受民間祭祀。孔融的文學才華和忠於國家的品格,在歷史上獲得許多正面的評價。

孔融十歲隨父親到京城洛陽,想登門拜訪司隸校尉李元禮。按當時的儀節,訪客若不是名士鴻儒或主人的親友,守門者是不會通報的,於是孔融自稱是李元禮的友人。李元禮接見了孔融並問道:「請問你和我是什麼關係呢?」孔融答:「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李耳曾請教過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們是世交。」李元禮和在場諸多賓客都暗暗讚賞孔融的應答。

這時太中大夫陳韙晚到,有人轉述剛才的對話,陳韙聽了不以為然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沒想到孔融立刻反駁:「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陳韙尷尬不已,無言以對,李元禮則大笑:「銳氣盡出,目無尊長,將來定能成大器。」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是,年幼時看起來聰慧,長大後未必表現優異,寓意似偏貶抑,但何謂「了了」何謂「佳」,都沒有具體的評核項目,缺乏客觀標準及衡量對照。孔融與陳韙兒時的聰慧程度我們無從比較,他們的歷史成就,後世也難以論斷,評較出一個高下。因此,與其糾結那些評價,我們更應抱持訓勉惕勵的正向思考,凡事精益求精、努力不懈,不要滿足於當下的成就,堅持力求進步的意念,超越侷限爾後必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