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午餐廚餘多 北市1年3座101

 |2024.06.11
757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營養午餐常遭學生詬病難吃,造成剩食浪費,六都近3年每天平均廚餘量逾1公噸,新北甚至可高達9公噸,以1個學生每餐約500公克計算,光1個台北市每天倒掉3000多名學生1餐飯。剩食多也困擾餐盒業者,業者盼環境部能立法限定廚餘減量規範。

北市前年因疫情部分停課,廚餘日均量1.28公噸,約占供餐量5%到10%,1年約256公噸廚餘,以最大型廚餘桶容量150公升來裝,疊起來相當於3.29座台北101大樓; 去年北市每天倒掉1.51公噸廚餘。

新北去年日均廚餘量9.1公噸,占每日供應量4.8%,1年製造1800公噸廚餘。新北教育局指出,去年各校剩食量已下降,但困境是營養午餐需符合營養、預算及大量烹煮等要件,經運送後菜色無法呈現剛出爐樣子,難討好每位孩子。

大量製作 口味難客製化

台南近3年營養午餐每日廚餘量平均1.8公噸,南市教育局最近調查282所國中小午餐滿意度,剩食原因如太油或太鹹、會辣、青菜會苦和菜色不喜歡等。

桃園去年廚餘日均量1.3公噸,學校不但舉行「吃光光比賽」改善,也由營養師精算每日供應量、改善菜單組合,但教育局不諱言,廚師廚藝能力不同,大量製作的口味也難以「客製化」,常讓學生挑食。

「官方剩食廚餘數據,與實際狀況相差好幾倍。」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高嘉鴻說,對業者來說,因應永續、節能減碳已是全球趨勢,希望環境部、教育部、農業部等跨部會訂定廚餘減量相關規範,倡議不剩食、減少剩食,並立法要求將剩食做完全有效利用。

廚餘大作戰  各校動腦筋

每日供1600多名學生營養午餐的台北市幸安國小校長曾振富說,供餐必須要學生愛吃,廚餘減量須先從「好吃」下手,如何好吃又營養,就是廚師及營養師的專業訓練。

曾振富說,學校在學期初有菜單預審,午餐供應委員會議隨時檢討供餐滿意度,還要有好的保溫餐車,學生打菜也有技巧。

同學們吃完要用湯匙計算剩食量,希望每天廚餘控制在1桶廚餘桶內,約6至8%以下剩食量。

台北市大佳國小操場旁的廚餘發酵桶,是讓營養午餐剩食零浪費的「神奇法寶」,學生戴手套將廚餘瀝水、捏乾,送到發酵桶轉動運作,7天變成初肥,靜放3個月熟成堆肥後,澆灌到小田園,讓校園青菜長得又快又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