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農產品產銷失調問題待解,農業部仍多以補助解決的方式,農業部長陳駿季日前指出,通常是農民種農產品後,卻不了解後端市場需求,造成產銷失衡。但專家認為,關鍵為農業部不敢嚴格執行生產管理,導致農民一窩蜂「超種」而崩盤,再逼政府出手補助和補貼,若不做好前端生產管理,此問題依舊難解。
針對產銷失衡議題,陳駿季日前表示通常為農民種農產品,卻不了解後端市場需求,才造成產銷失衡;農業部正在研議拉高契作模式比例,除了可保證後端有銷路,也可提高市場端的拉力,即使前端無固定銷售途徑,整體需求也能帶動農產品行銷。
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農經系前主任兼所長徐世勳表示,主要的問題仍為農業部不敢嚴格執行生產管理,導致專業與兼業農民常一窩蜂超種,造成價格崩盤;這些農民再透過立委或民意代表施以壓力,逼政府出手補助、補貼。
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表示,針對生產管理部分,目前只能透過調查菜苗數量資訊等,請農民評估,也會告知農民,未來三個月後,可能面對的產銷失衡和價格問題,但現在比較麻煩的狀況為無法強制規範農民種植農產品的量。
而每當農產品滯銷,農業部便舉辦促銷記者會,協助業者促銷,農貿業者卻指出,農業主管機關為滯銷農產品尋出路無可厚非,但自由市場應完全交由供給與需求平衡價格,而非不斷用公帑,補生產管理的破網。
不具名的菜農表示,政府幫忙行銷,無可厚非,但過多的行銷,除會花費過多公帑,也會使部分農民養成「依賴」政府促銷的習慣。
該菜農表示,因農民每年都在搶種、超種高麗菜,若政府仍要辦促銷記者會,民眾恐怕難以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