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產地價調降,許多賣場的蛋價也降價,但不少早餐店加蛋還是加20元。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雞蛋產地價和批發價每斤30.5和40元,已經是兩年來新低,但近來產量增加導致「剩蛋」愈來愈多,台北市蛋商公會理事長林天來表示,產地和批發端已經連續降價,但是消費端卻幾乎沒有降價,加1顆蛋還賣20元確實是過分了,他呼籲餐飲業該降就降了。但餐飲業者指出,呼應生意成本降價有難度。
據農業部最新雞蛋產銷資訊平台顯示,國內投入生產蛋雞約3569萬隻,每日生產量12萬1700箱,已超過國人每日12萬箱的需求。
消費淡季 剩蛋愈來愈多
林天來表示,時序進入夏季,同時也進入雞蛋的消費淡季,產量增加的同時導致剩蛋愈來愈多,現在已有南部的蛋商用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在拋售,在消費端如能降價會有助買氣。
農業部長陳駿季上月底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也指出,夏季本身雞蛋需求量就會降低,消費端的蛋價並未反應前端價格而降價,呼籲消費端可適度降價刺激買氣,也讓產銷達到穩定。
基隆陳小姐說,去年全台蛋荒,零售雞蛋每台斤飆破百元,早餐店雞蛋應聲漲價,加蛋1顆15元、20元,大家也就認了,但現在零售價已降到1斤40元,她日前買了1袋蛋,換算下來,1顆不到5元,蛋價都跌回一半了,為何早餐店加蛋還在賣15元、20元?
吳小姐也說,缺蛋時隨蛋價漲價的早餐和便當,如今「只漲不跌」,未跟著市售價格降價,很不合理。
網友留言表示,「物價上漲會跟著調漲商品價格,但物價下跌物品價格會保持原樣」、「一旦漲上去就再也回不來了」、「漲價容易降價難」。
業者:電費、人力成本增
餐飲業王先生說,電費和人力成本一直墊高,餐點價格的上漲其實合情合理,虧本生意沒人會想繼續做,「做生意是要生活,希望消費者能了解」。
另一位吳姓業者說,先前因應缺蛋他的店並沒有漲價,現在因應人力成本等增加5元就被罵到臭頭,漲價是因應市場機制,不是因為業者貪,但他坦言漲價後確實很難再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