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使國內企業能買得到綠電,經濟部長郭智輝指示台電研議「電價分流」,亦即擬將電力分成綠電、低碳、 一般電力等3類,並依排碳量高低訂定不同價格。依初步構想,綠電訂價就是實際反映台電躉購綠電的成本,低碳電價則將與碳費連動,全案待環境部碳費出爐後定案,最快明年上路。
郭智輝在上任記者會上提及,未來電的使用將會分流,他舉高鐵為例,電就像高鐵一樣送出來,一般普通艙就是用灰電,指定席用較乾淨、低碳的電,至於商務艙則是完全綠電,未來電價也會根據購電需要分開,如此才可滿足2023年前用電。他並已指示台電規畫。
綠電5.2元起跳 低碳電與碳費連動
據了解,台電研議提供企業綠電或低碳電力方案,初步分成「綠電」、「低碳電力」,以及「一般電力」3種,並有不同訂價。其中,低碳電力係指綠電搭配燃氣發電的組合。台電內部正在試算不同電力商品的排碳係數及定價方式,也會將碳費計費納入考量,確認經濟效益。
據規畫,綠電訂價會直接反映台電躉購成本或台電綠電開發成本。目前台電躉購再生能源平均價格約5.2元,換言之,綠電訂價至少5.2元起跳。
至於低碳電力訂價,除了考量綠電搭配天然氣發電的成分及成本外,將與碳費連動。官員解釋,需繳交碳費廠商,若能透過購買低碳電力減低碳排,便可減少碳費支出;這也意味著,低碳電力價格不會比碳費高,否則廠商便無購買低碳電力的誘因。經濟部近期將和環境部確認低碳電力是否符合國內外相關認證。
官員表示,目前全案屬初步規畫中,除與環境部討論之外,須待環境部於年底拍板碳費後,台電再進一步規畫低碳電力之組成及訂價。最快也要明年才會上路。
郭智輝再拋出電價分級制,對台電來說,有助於舒緩躉購綠電的財務壓力,但台電排碳係數將上升,恐將因難達到法定要求而受罰。
台電排碳係數將上升 恐因此受罰
台電2023年躉購綠電達170億度,總花費高達900多億元,另台電自產約50億度綠電,換言之,台電手上共有220億度綠電可售。
過去台電高價躉購綠電後,再低價賣給一般用戶,形同虧損。未來台電220億度綠電若直接賣給企業,假設售價訂在每度5.2元至5.5元之間,相較於3-1期、3-2期離岸風電區塊開發CPPA售價,具有相當競爭力。台電將可不必再背負躉購綠電虧損。
但官員指出,台電若將綠電拿出來銷售,台電「電力排碳係數」將上升,恐難達法定的排碳係數要求而受罰,因此能源署正研究法定排碳係數要求免責可能性,擬改規範國家尺度的「電力排放係數」,因從整個國家來說,整體排碳量並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