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絹單
醫生說,如果再晚幾分鐘送來就沒命了。
那是發生在職場裡的小故事。我的同事阿敏,單身且獨居,患有紅斑性狼瘡。她滿頭斑白髮絲,銀光閃閃,好像先向時間銀行賖借年歲,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很多。
有一次,阿敏消失了。連著兩日沒在工廠出現,親近的同事連撥了幾通電話,亦無人應答。主管向老闆報告此事,工廠裡的富老闆揮了揮手,保持一貫事不關己的冷漠,說再看看。
同事們心裡著急,程度不亞於熱鍋裡的螞蟻。礙於上班時間無法外出,眾人商量後,派遣同事阿珠的老公老李前往探看。家裡開洗衣店的老李聽聞消息,他趕緊放下手邊熨燙的衣服,風風火火地趕往阿敏的住家。
老李向大樓的守衛說明來意。只見守衛揮了揮手,冷冷的說必須等大樓主委回來,會同警察才能開門。國有國法,愛莫能助啊。
老李無功而返,來電回報,我們一群人也只能乾著急。中午吃飯時間,同事們又拜託老李再跑一趟。到了守衛處,碰巧遇到阿敏的妹妹,會同鎖匠上樓開鎖。喀一聲,打開多日未啟的門扇,為黑暗納入一縷暖光。這時只見阿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不識來人。
緊急送醫後,阿敏住進了加護病房。穿著白袍的醫生說幸好早點送來,不然後果……,他的眼神裡彷彿看見有天使出現,便對家屬點點頭,轉身離開。
如果同事們冷漠對待,如果同事的老公不肯前去探視,如果再等一天看看,在無人聞問的時刻,命運演繹的將是一首悲歌。因為有了這麼多的貴人相助,幾日後阿敏終於脫離險境,平安轉至普通病房。
知道消息後,眾人稍感安心。我正想和同事們商量是否再盡一分心力幫助阿敏,午餐時,同事們已紛紛慷慨解囊,從微薄的薪水裡捐出一筆款項,準備前去探視。
張惠菁在《步行書》寫道:「在傳統產業的工廠裡……有音樂,有交談,總之,有人的面貌在裡面。」在我們這個小小的傳統工廠裡,薪資不高,福利欠佳,但這裡有很多別的地方沒有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良善,以及更多的溫暖。
「就當別人的貴人吧!」縱使平庸如我輩,都將相信生命裡時時有貴人,處處是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