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學荷光者致敬

◎隱地 |2008.07.01
857觀看次
字級

他們身上放射的光,照引著我們,讓我們跟隨著,一路在文學的大路或小巷中行走,走出每個人自己的路。

為文學人服務的《文訊》雜誌,一霎眼竟已度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二十五年的歲月,彷彿就在我們眼前,卻已成為歷史———像走失了的先人再也不會回來,然而歷史留下的腳印,寫在文字裡,留在圖片中。此次,《文訊》蒐集二百三十三位出生於一九二八年以前的台灣資深作家,做一次極為難得的照片巡迴展,來慶賀自己的二十五歲生日,比舉辦其他什麼活動都來得更具意義。

二十五年,《文訊》走過「文學的興盛與衰頹、熱鬧與寂寞」,始終陪著文學人的身影,把文人的一筆一畫留下腳印軌跡;直到文學人倒下,《文訊》仍然在為筆耕者記錄著寂寞身後事,為老文人回顧他的一生光燦燦的往事,以及刊出老作家一生的成績單———作品書目。許多為人們遺忘的書名,又重新進入讀者的腦際,追憶老作家魂魄離去的同時,讀者也在省思自己的閱讀記憶以及一樣消逝的逝水年華。

面對二百三十三位於一九二八年以前出生的資深作家照片,其中一百四十三位已遠離塵世,九十位老作家仍然和我們一同在大地上呼吸。壽齡最高的為九十六歲的朱介凡老作家,我真榮幸還在為他出版新書,從九十歲起,連續六年,他幾乎年年有新作誕生,從《百年國變》、《改變中的一些人與事》到《白話文跟文學創作》,六年中,他竟然出版了七本著作,這種傲然的創作生命力,令人肅然起敬。

仔細推算,無論已達八十高齡的作家或超過九十壽齡的作家,均寥寥可數。八十歲以上每一年紀的作家,以八十和八十三歲的人數最多,也不過各十四位,八十一歲的有十一位,八十二歲的剛好十位,其餘年紀均為個位數,可見只要活著,老作家個個是寶。國寶國寶,當我們明白老作家只要年過八十,都是稀有珍寶,走一個少一個,因此我們要時時刻刻關愛他們。

人從生下來,就被死神盯著追,所有能活過八十歲的人,都是人中精靈,總有辦法避開死神的追逐。這樣的精靈,是每一個活著的人學習的榜樣。何況,老作家除了會玩躲迷藏,還能發揮創作智慧和藝術才華。

年輕時候,他們都寫過讓我們吸收養分的好作品,老作家的著作曾經陪伴我們孤獨的靈魂,撫慰我們寂寞的心門,他們是我們的仰望者,也是我們敬佩的人。如今年歲大了,身體也有了隱疾,我們應當時常問候,和他們說說話,也應不時地把老作家的作品拿出來,重新翻讀,必定會勾起青少年時期的閱讀記憶,甚至緬懷我們自己已逝去的好時光好年華。

請再仔細閱讀這張寶貴的作家名單。二百三十三位不論在世或已逝世的作家,當中有多少偉大的心靈,他們曾是我們的文學導師、兄長和朋友,其中多的是影響著我們的人。他們身上放射的光,照引著我們,讓我們跟隨著,一路在文學的大路或小巷中行走,走出每個人自己的路。他們是發光者,寫出優秀傑出的作品,讓我們覺得人生有了意義,這樣的老作家,我們怎能忘記!繼續讓他們的書流傳,發揚他們的美德,就是我們這些跟隨在後,手裡仍然握著筆卻正在老邁之中的文藝園丁無可卸職的責任了!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