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跑回寺院做香燈,適逢「一日念佛」共修,他人恐我對莊嚴大殿裡的規矩生疏,把我臨時安排到茶水間工作,這種感覺,就像自己在職場裡不被看重,而一直不能得志一般,心生鬱卒。於是我委屈地待在茶水間裡燒水沖茶,做這麼簡單極了的工作,實際一顆心卻不停地眷念大殿裡朗朗的念佛聲與禪坐觀想。我每每快到法師們稍做休息時刻,才趕緊衝回崗位,為法師們沖泡杯杯燙口的茶水,還為自己「準時」的付出,心裡感到驕傲得不得了。待法師們再度上殿後,我將茶杯收集沖洗,才發現每杯裡的茶水仍都是滿的,詢問後才知曉,因為茶水的溫度直可把皮都燙熟了。
高燙的溫度譬如人煩躁的情緒,得到不能相應的障礙,並失去真正的明了:以為只要到了佛寺、口裡念著佛號,心不用放下執著,就可以與佛心相應;以為只要用衝破頭般的汲營方式,所有需求的財富,就可以自動入袋、萬事皆辦;更以為希冀心外的一切事物,才是人生命最終的依止。我用如此「錯誤的自以為是」生活,依樣畫葫蘆了十幾年,最終還是兩手空盪的逃回我依止的初地,懇求智慧與心靈療癒。
「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念佛法門緣起於頻婆娑王及韋提希夫人,被阿闍世幽閉於大牢,心生悲嘆,所以佛陀為其開示解脫法門,以念佛求得一心不亂,得大自在。拜佛念佛,不都是在求福報嗎?要如何得福報?
即是從「根本」修。一分清淨,得一分利益;二分清淨,得二分利益;……。而淨心之要,無如念佛,一念淨行,蒙佛接引,才能得「智慧真明瞭」、「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我終於從迷幻的夢境裡清醒,為自造自受的煩惱懺悔,不禁已淚流滿面。佛即是「覺」,尤其生活艱苦之時,特別需要覺照之心,自然得佛的加被,被安排到最「適時適所」的地方。而茶水財水呀!這不正是佛賜給我的最佳安排嗎?
佛號又在大殿中響起了,我趕緊擦乾淚水回到崗位,因為我已知道只顧著流淚也是種煩惱,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本分,「當下認真」盡自己的職責。我已準備好了,用心沖泡一壺最香醇、溫度恰當的茶水。而您準備好了嗎?以一顆慈悲、柔軟的清淨心,參與金光明寺每月第一個周六的一日念佛,為自己增添無上的智慧與世間的茶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