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研究團隊首創「奈米級螢光元氣彈」,未來將應用在疾病偵測。圖/成功大學提供
【本報台南訊】國立成功大學昨宣布成功研發世界首創「奈米級螢光元氣彈」,以進行細胞螢光影像,提高疾病偵測技術靈敏度,使癌細胞無所遁逃,也讓世界見證台灣奈米科技重大突破。
成大新聞稿指出,「奈米級螢光元氣彈」由成大化學系教授葉晨聖團隊研發,藉由放電細菌膜包覆增強上轉換粒子螢光機制,讓複合奈米粒子如同「凝聚超強的螢光元氣彈」,提高疾病偵測技術靈敏度。這項研發已在國際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刊登。
成大表示,研究團隊製造出約六十奈米大小的轉換材料,在相同激發光條件與材料濃度下,用螢光光譜儀進行測量,發現包覆細菌膜後的螢光強度較包覆前提高四倍,這是世界首創使用細菌膜增強上轉換奈米粒子放光強度的新世代方法。
研究團隊說,這項技術像是點亮癌細胞的發光器,在癌細胞量很低時就可被檢測出來,成為奈米醫材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