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高血壓作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甚至為10大死因中的一項,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議題。營養師指出,飲食中的「鈉」過多是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飲食鈉來源不是只有鹽,但在調味料上,最容易做調整。
好食課營養師顏元瀅表示,一般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6公克鹽),而台灣營養調查發現,國人鈉攝取量都超標,尤其19∼30歲男、女性,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4599毫克及4096毫克,達國人鈉攝取上限的1.9倍及1.7倍。
顏元瀅指出,飲食中仍然含有其他隱藏的高鈉成分,例如加工或調理食品、罐頭、速食、泡麵等,還有人們常用來解饞的休閒零食,亦需注意其含鈉量。在鹽品與醬油選擇方面,她建議要選擇「減鈉鹽」或「薄鹽」相關產品。
減鈉鹽是利用「鉀」來取代鹽中部分的鈉,可減低30∼50%鈉含量,而市售醬油也有薄鹽款,大約也是市售醬油鈉含量的50%。建議民眾可選用這一類調味料與鹽品,降低日常鈉攝取,幫助改善血壓。
不過,由於減鈉商品會使用氯化鉀取代氯化鈉,所以對於腎臟病患者並不適合,容易因鉀攝取過多造成心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