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和諧】人體能量氣場原理 |2024.05.19 語音朗讀 203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透過練習冥想、視覺化觀想,及有意識的呼吸等技巧,可以達到心腦和諧,開發身心潛能。圖/123RF冥想是心腦協調的有力工具,透過專注呼吸和靜觀,可以減緩腦電波和心率。圖/123RF目前人體能量攝影不但能夠攝得脈輪的光彩明暗,根據脈輪的強弱判知受測者的心理狀態。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對於「氣」的研究,西方科學家早已經在進行。自19世紀中葉起,就開始投入超心理學(ESP)研究,尤其在美國杜克大學的萊恩博士(B. Rhine)成立超心理學研究所之後,更在全世界掀起研究特異現象的風氣。長久以來,科學研究大都用Aura這個詞形容人體周圍放射出來的光輪,後來也稱為人體能場(human energy systems)。氣場如磁電能量20世紀30年代起,許多科學家相繼投入人體能場的研究,尤其在克里安照相術發明之後,由於人體氣場可以顯影觀察,使得此類的研究向前邁進一大步。本迪特(Bendit)夫婦更對人體的氣場做了具體的描述,指出氣是由互相垂直的能流組成,就像電場與相應的磁場垂直一樣。他們還發現人體各部位有許多漏斗狀的氣場漩渦,稱為查克瑞(Chakra),如瑜伽所謂的「脈輪」,或道家所稱的「穴道」。環繞人體的氣,看起來像似一個由發光霧氣構成的環團,科學家稱之為金蛋(the auric egg)。此外,目前人體能量攝影已頗為進步,不但能夠攝得脈輪的光彩明暗,也可以根據各個脈輪的強弱判知受測者的身心狀態。脈輪能隨意旋轉科學家也發現,人體的氣可能是透過查克瑞的旋轉漩渦進出,人體發生病變或功能失調時,相應部位的脈輪就產生異常和紊亂,能量也會減弱。這些脈輪還會受情緒和身心狀況所影響,使其色彩及強度發生變化。為什麼脈輪會呈漩渦狀?就像颶風形成的原理一樣,氣旋轉時,順時針旋轉產生吸力,反之,逆時針旋轉時產生排力。練氣時可用意念將氣以順時針旋轉進入身體,也能以逆時針旋轉將氣排出身體。為了加強能量的吸取,練氣者會利用意念使穴道旋轉加速,以吸取更強的能量。氣場的科學效應在西方科學家眼中,氣的成分為何?經過全世界許多學術單位的研究,科學家以各式各樣的儀器加以檢測,已在物理、生理上出現不少有關氣的基本分析。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分為下列幾項。● 物理效應1.紅外線效應:據研究發現,氣含有一種「低頻的紅外線」,但能量功率只有十分之幾微瓦(μw),遠不及理療用紅外線幾十瓦到幾百瓦的功率,但氣能量雖低,效果卻遠超過理療儀器。2.低頻磁場效應:有實驗測出練氣者的發功部位有1.25~4高斯的磁場強度,而且常伴隨一些特異現象,例如頭部可經得起重物敲擊,針刺不痛、不出血等。3.次聲效應:次聲波(infrasonic wave)是低於16赫茲、人耳聽不到的聲波。醫學實驗測出,練氣者的穴位能發出9~10赫茲的次聲波。而生物組織不顯示電特性,卻在練氣者的穴位測出靜電效應。4.液晶效應:人體細胞膜具有液晶結構。據一項實驗,練氣者對著液晶發功時,可以改變液晶中的分子排列,據此推論,氣功可能影響細胞內外物質和能量的運輸過程。● 生理效應1.腦波增強:練氣能使腦部α波有序化增強,令大腦功能處於全腦共振的狀態,使人對內部器官的主動控制成為可能。2.新陳代謝: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的測試,練氣時耗氧率下降16%,二氧化碳排出量降低14.6%,心跳率每分鐘平均減少5次,心血輸出量降低25%,顯示練氣能減緩新陳代謝,降低人體能量消耗。3.生化參數:練氣可使自律神經較具穩定性,經實驗測試,練氣也可使體溫上升或下降,使血液的PH值、血漿激素濃度降低,能夠延緩老化,增強免疫力。4.人體能量:德國物理學家舒曼(W. O. Schumann)表示,電學上所謂的諧振頻率約在8~10赫茲之間,稱為「舒曼波」。練氣時腦波維持在10赫茲以下,能產生諧震。日本實驗發現,禪定中的僧人,10赫茲左右的α波也會頻繁出現。心腦和諧更健康「心腦和諧」是指心腦節律同步的狀態,當這兩個器官的節奏一致並協調時,就會進入一種協調一致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身體各個系統會保持平衡,並增進健康和幸福感。研究顯示,練習心腦協調可以透過冥想、有意識的呼吸,以及視覺化想像的技巧,達到心腦和諧的狀態。喬‧迪斯本札(Joe Dispenza)博士是一位神經科學家,致力倡導促進思想、身體和精神之間的聯繫,以及實現個人轉變和內心的康復。他以研究心靈的力量,以及身體透過冥想、觀想和自我療癒而聞名。專注呼吸與觀想冥想是實現心腦協調的有力工具。透過專注呼吸和靜觀,可以減慢腦電波和心率,讓這兩個器官協調工作。在這種連貫的狀態下,會體驗到一種內心平靜和安定的感覺,這可以幫助我們控制壓力和焦慮。有意識的呼吸是實現心腦協調的另一種有效技術。透過緩慢、深呼吸並專注於身體的感覺,就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當下,並進入一種持續的狀態。視覺化的想像則是另一種可以幫助實現心腦和諧的技巧。透過想像一個積極的結果並感受與其相關的情緒,就可以在體內創造一種連貫性,這可以幫助我們表達願望並實現目標。透過定期練習這些技巧,可以訓練身體更容易、更快速地進入一種和諧的狀態。迪斯本札博士認為,將視覺化的想像作為一種強大的工具來實現心腦協調,是體現個人身心提升和發展的最佳方法。因此,透過練習冥想、視覺化觀想,及有意識的呼吸等技巧,可以逐漸達到心腦和諧的狀態,並開發身心的潛能。 前一篇文章 【身心連結】創造生命自癒奇蹟 下一篇文章 【另類紓壓】情緒性飲食好心情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4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5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6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8如是說2025.05.0709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10【創作花園】揮出信心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全球傳統市場巡禮 品味城市脈動與文化面對世紀災難說 應如何安身立命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