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股市、商品市場26日爆發慘烈的動盪,並迅即延燒全球市場,主要原因不外通貨膨脹激升,而信用緊縮與經濟衰退的威脅卻不見減弱。簡言之,就是「停滯性通膨」的夢魘逐漸成真。
所謂的停滯性通膨,就是指物價上揚,但經濟成長也停滯不前,失業率上揚。新加坡施羅德公司的投資主管Leslie Phang表示,隨著油價創新高,經濟成長減緩,各國已進入全球停滯通膨,央行必須在刺激經濟成長與打擊通膨之間作抉擇。
除了美國不好過,通膨陰影亦深罩亞洲,彭博網站27日報導,日本6月通膨率幾乎增加一倍,南韓則是自1998年以來首度超過5%,越南已連續第16個月通膨,為1992年以來最大漲幅。
而台灣、印度、印尼、菲律賓亦無一不為通膨所苦,過去一個月來相繼升息。如今輪到南韓央行再面臨升壓,日本則衰退威脅大過通膨而升息為難,越南的14%利率已是亞洲最高,且升壓未見稍憩。
汽油與牛奶是美國民生必需品的兩大代表性指標,每加侖售價已各自漲到4美元的空前水準。但就在百貨齊揚的同時,美國聯準會25日卻又宣布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主要顧慮便是當前經濟依舊欲振乏力,不敢貿然升息來抑制物價飆漲,以免扼殺消費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