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世界銀行(World Bank)表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開發中經濟體,將見到成長減緩、利率維持在較高水準的時間會更久,而且惡化中的地緣政治緊張情勢,為這地區的展望蒙上陰影。
世銀在半年展望報告中,預估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開發中國家今、明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4.5%與4.3%,低於2023年的5%估計值。雖然多數經濟體成長速度,仍比世界其他地區來得快,但步調仍比疫情前減緩。
東亞經濟受拖累的部分原因,是預期中國大陸經濟減速。世銀預期中國今、明年經濟成長率分別放緩至4.5%與4.3%。世銀指出,「中國目標轉向更加平衡的成長道路,但要點燃替代需求的動力,被證明是困難的。」
公共支出 陸須重新配置
世銀表示,中國必須超脫傳統財政刺激措施,而較強大的社會保障、累進稅制,和從基礎設施到人力資本的公共支出重新配置,將協助刺激消費。
世銀報告顯示,不含中國大陸在內,開發中東亞與太平洋地區今年經濟預料穩定擴張4.6%,明年成長4.8%,因貨品貿易可望反彈且金融情勢寬鬆。世銀提到,整體地區的下行風險,包括歐美的核心通膨依然高昂,就業市場依然吃緊,顯示利率在短期內仍將維持在比疫情前高的水準。各國內部政治發展以及升溫中的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引發不確定性。
債務劇升 衝擊消費投資
世銀也對東亞地區債務劇升提出警告,境內的借貸成本維持高昂並衝擊消費與投資。世銀說,中國和越南的企業總債務占GDP的比率,從2010年來已增加40個百分點,而且高於先進經濟體的水準。此外,中國、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家庭債務,也高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
外部因素方面,世銀表示,大致是由先進經濟體所高舉的貿易保護主義擴大,可能會傷害開發中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成長,因為要進入美國、南韓和日本等主要市場受到侷限,而接受補貼的企業則面臨地區內其他競爭者。世銀表示,約有3000項新的貿易扭曲措施,在去年實施,為2019年的3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