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雲寺的 寧靜時光

◎沈玲 |2008.06.26
882觀看次
字級

午後,除了蟬鳴和婉轉的輕悅鳥聲之外,靜謐的氛圍圍擁在這小巧古樸的山寺。因著對觀音慈悲的威德嚮往,我走訪這處歷史悠久現已列為三級古蹟的西雲禪寺,在寧和的氣息中腳步自然放緩放靜,沉澱下來的心,可以用更細膩的感官感受這古樸佛寺的簡樸風情。雖然樸實不華麗,卻又這麼深刻綿遠值得品味。

才走至山寺中庭,淡淡的花香與佛桌前冉升的檀香混合成一種極好聞的氣味,在這股令人心定平和的幽香氣息裡我走入大殿裡參拜。三合院落造型的建築本體,本身並不大,所以雖其名為「大殿」,其實也是小小的,簡單素雅的擺設和現在常見寺廟繁複華麗的風格大大不同。匾額、佛像、花瓶、石柱、老鐘……這裡的許多物品都煥發著時光堆纍下風華沉澱後的美感。就連斑駁的佛殿門扉;在時光裡退去鮮豔色澤的門漆,也都是增添古剎歷史風情的元素。

的確,佛寺後有觀音山倚靠,前方可俯瞰悠悠淡水河和五股平原,闊廣大器的視野令人站在寺前心曠神怡。尤其雨過時分,林野青綠,薄雲輕渺飄逸後山山頭,最有詩意,就像是城市邊緣的一方清靜樂土,忘卻凡塵俗事的幽靜角落。

就是這樣的風水寶地,佛寺的四周近處即是墓地群聚。有次和佛寺裡的老住持閒聊,問她會不會覺得這裡的夜晚太靜寂,四周又都是墳場會不會害怕恐懼。老尼師只是定靜的說,因為心正虔誠,對於鬼魅之事無有揣想,也就無生恐怖心念,還覺得這裡特別清靜,是修行的好所在呢。

提到花,就想起山寺屬於春天的最佳美景。寺前的山櫻花和杜鵑花盛開的春天,是我最喜流連此地的時節。青碧的山色間,磚橘色的佛寺典雅小巧佇立,熱烈盛放的山櫻像要傾盡一整年的熱情般,把所有的枝頭染上桃紅盛宴。杜鵑花也加入春意盎然的繽紛行列,桃紅、白色與淺粉,為綠色調為主的圍籬,並染出一季的新鮮動感。加上山寺前方的石階畔還有日式的石燈造景,與杜鵑花搭配一氣,充滿了日式庭園的恬靜之氣,真是雅麗的春日風光,而且是我最喜歡山寺的季節美景。

這古老的佛寺,早期是人煙多矣,當時的信眾是經由淡水河至五股成子寮下船,先至西雲寺進香,然後循山路上山,至凌雲寺參拜,兩寺間的山道就叫禮佛古道。當時日本佛教界從日本募捐了三十三尊的石雕觀世音菩薩,沿著這步道邊放置,稱為「西國三十三觀音靈場」。雖然古道已隨時代遷移改變,我們還是可以在凌雲禪寺與西雲寺附近看到幾尊古樸味的觀音石雕。我喜歡在散步時,不其然的與這些觀音石像相遇。雖然大部分的菩薩已風化嚴重,看不出清晰的輪廓,甚至被青苔滿布,但舊時光的雕工美感,還是輕易地就從雕像裡迸顯出來,深深的引人目光。總覺得在與石雕菩薩的凝視片刻裡,心念特別清靜舒服,是我悠遊散步的一種享受。

現在的西雲寺雖沒有往昔的熱鬧繁華,卻有一種古寺特有的幽寧氣味,來此散步健行,在樹下聽蟬鳥唱、聽風品雲,特別舒服,一種沉澱心靈的美好感受,值得大家的領略探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