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黃聲遠 田中央實踐理想 文/袁世珮 |2024.03.19 語音朗讀 22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黃聲遠(立者左2)帶田中央夥伴活動。 圖/田中央工作群提供黃聲遠(右2)和田中央工作群互相學習、一起討論。圖/沈昱嘉田中央作品「壯圍沙丘旅遊服務中心」。圖/沈昱嘉田中央作品「跑馬古道公園」,位於宜蘭礁溪,是一座將天地自然帶進城市的森林公園。圖/田中央工作群提供黃聲遠是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核心人物。圖/沈昱嘉田中央作品「淡水雲門」。 圖/田中央工作群提供 文/袁世珮 開車馳過阡陌縱橫的田間道,在間雜著民宅的綠意中,停在一處低調的房舍前,門口有三兩年輕人站著聊天。這裡是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黃聲遠1994年落腳宜蘭後,逐漸聚攏各方年輕人,工作在此、定居在此,從宜蘭向外幅射,從小步道做到大學校園。外界視之為體制外的建築學校,黃聲遠卻說,是想和能當一輩子朋友的年輕人互相學習,一起在公共建築中實踐理想,這就是他的「超高級娛樂」。田中央的核心人物是黃聲遠,東海建築系畢業後進到美國耶魯大學,1993年回台,隔年來到宜蘭,此後獲獎無數,也拿過總統創新獎、國家文藝獎、日本吉阪隆正獎,還數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黃聲遠說不出是何時何事受啟發要成為一名建築師,而是持續不斷地、在每一個小小的角落裡,願意看見、去感受。就像他剛到宜蘭時,會跳上阿伯的鐵牛車搭便車到同學家,阿伯話不多,但他能明顯感受到熱情跟體貼在流動。人才多元 成品多樣化「那時我都回到台灣了,還不知道我會來宜蘭,確實這個田的召喚是很強烈的。」黃聲遠回想當初,宜蘭的大地景算不上是很「生」的生態,偶爾有鳥叫、但聽不到蟬鳴,因為沒有森林、平地又被大量耕作過,但這樣的觀察反而讓他對土地有不同的邏輯。由於當時法令規定,最初只能將建築師名字綴在前面,所以是「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但他一直相信「建築不是一個人做的事」,他想讓夥伴都獲得公平對待。2004年底,團隊參加建築師阮慶岳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紅樓夢展」,當時他在威尼斯,事務所的會計撰文,意思是這群人從員山搬到一處公寓,再到鄉下找到一處工廠,「我們終於來到田中央」。「田中央」這個名詞於焉問世,很快被這群人用作棒球隊和籃球隊的名字,逐漸取代事務所原本名稱,也更符合黃聲遠認知中的建築團隊。「我的同事五花八門,每個人對事務所都有影響力。」各式各樣的人才,保持田中央工作群的多樣性,即使同時進行20個案子,也會有不同的呈現,黃聲遠說:「我們是在尋找自由自在的多樣性。」團體合作 不設定框架事務所內四散的桌面上放置著各種模型,有的一放5年、10年,「每個人經過,對它有看法,他都會投射、甚至動手去改。」黃聲遠說:「所以找不出我們特定的風格,因為真的是很多人做的。」他至今能一 一說出每位同事在每個案子中的作為。「這個團體是合作關係遠遠大過競爭關係。」黃聲遠對田中央的定義:「如果你要跟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合作,一定要先有貢獻,田中央其實是一個讓你有機會貢獻的團體。」在田中央,多元平等是最核心的追求,沒有脈絡、不設定框框,年輕人來到這裡,本以為會有人手把手教功夫,其實都是自己學到的,大家都在面對難題,可是會互相幫忙。黃聲遠還讓每位同事當PM(專案經理人),直接放到工地去負責案子。在黃聲遠看來,田中央就是一個互相學習的地方,讓人生不斷被啟發,不用LINE、不用電腦的他也在跟年輕人學習。接納多元聲音 履行公共建設價值雖然田中央也接私宅案,但外界的印象之一就是公共工程、公共空間專業戶,如宜蘭社會福利館、楊士芳紀念林園、員山忠烈祠再生、羅東文化工場、淡水雲門、清大文物館,以及進行中的宜蘭大學校區、門諾醫院等。對此,黃聲遠說:「我沒有特別去想公共建築與否,這些分類對我都不重要。」對於過去的成績,他認為這是因為眾人的幫忙,「如果因為我們懂這個事情,可以給別人一些參考,就會有貢獻。千萬不要覺得我們是走在理想前面,其實已經有非常多跟我們一樣的人,要不然我們應該三兩下就被捏死,一定是有很多人在背後幫我們。」黃聲遠舉例,如宜蘭大學整個校園只蓋一層樓,這一定是老師們對土地也有熱愛,才能理解、接受這樣的安排。黃聲遠相信,「多元、平等」的理想要有行為去支持,最好不要有太絕對的權力在其中,而公共工程因官員只是代議,權力是間接的,「我們比較有機會聽到更多樣的聲音、替更多樣的人來找出未曾出現過的答案。我喜歡這個自由的感覺。」黃聲遠認為,公共的前提是每一個體都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的事、想法都不一樣,田中央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去想完全不一樣的事情,覺得有點脆弱時會有情感上的支持或陪伴、有人能互相幫忙,「公共是這樣子,大家撐起來,讓這個領域不被某一種特殊的狀態所占領。」好好過日子 盡力貢獻所學對黃聲遠而言,宜蘭的土地教會他很多事情,早年外界會形容田中央是「熱愛鄉土、熱愛自然」,如今這已是每位青年的本分,「大家對我們的描述,那是外界對我們的投射,我自己其實就是好好過日子。」近來田中央也有許多工作在新竹,相當多的人力布署在那裡,與宜蘭截然不同的自然與人文條件,都是全新的經驗。如黃聲遠曾在演講中說:「我們已經不是在做單一的房子,是我們對自己生活的品質、周邊、就是一個學空間的人可以對世界有什麼貢獻。」至於田中央的年輕人們,黃聲遠說他們是他一輩子的朋友,大家長久相處,對這世界有共同的想法,一起去摸索、做東西,還有很多人給意見,他則跟同事一起去面對,「我可能有點喜歡這種感覺,這是超高級娛樂。」跨年紀交朋友 獨特教育觀點田中央裡,有黃聲遠的學生、學生的學生,還有實習生,簡直是「四代同堂」;同吃大鍋飯,抽籤洗碗,晚上回到宿舍,像打工換宿、像學校的延伸,甚至是「建築公社」?但反對框框和派別的他馬上反對:「沒到這程度,我一概不認。我們就覺得,生活為什麼不可以跟工作混在一起?」田中央就像是證明。訪問過程中,中原大學的幾名學生來找老師,捧著模型走在田間小路,是幅特別的景象。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小學老師,黃聲遠一直覺得當老師不錯,也沒想過會成為建築師,誰知後來成了建築師、也在學校教書,先在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建築系當助理教授,後在淡江、華梵、中原等校任教,還是成大的駐校藝術家,20多年來參與各校評圖,與教育現場不曾有斷點。比起談建築的成就,黃聲遠更想聊聊教育的事,可是他不喜歡「教育」二字,「好像有人在教什麼,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就是不同的生命有機會交織,頂多是你比他多走前面一點點。」他定義的教育是「跨年紀交朋友」。因為田中央常被講成是「另類的學校」,很多人誤以為這是他對教育體制的不滿,他說明:「我在正式體制裡花很多時間,對我來講,是人生裡無上的滿足跟快樂。光是想到我要去學校看到這些年輕人,我想到都高興。」早年沒有雪隧、沒有高鐵,黃聲遠從宜蘭到中原要費盡千辛萬苦,常拿小孩的奶粉罐墊在屁股下權充椅子,但他樂在其中:「因為跟這些年輕心靈的相處,是我自由的一部分。」本版與聯合報「優人物」合作 前一篇文章 義工變院長 陳良娟投入安寧長照 下一篇文章 骨科權威李永恒 招兵買馬護偏鄉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看前輩搶救生命 魏國珍走向外科之路肺癌權威陳晉興 每年執刀1400台林彥雄行醫花蓮 從小鎮醫師到院長蔡景耀醫病醫心 助病人重見光明心放寬常感恩 隨遇而安珍惜當下自在人生下半場 秦漢享受一個人 作者其他文章最好投資是自己 李依錫造甜點界傳奇商業空間設計 宋毅融入時尚美學吳書原設計景觀 融入新荒野美學張清芳唱出從容豁達 歌壇東方不敗廣告人龔大中 用創意與社會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