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國際能源署(IEA)14日警告,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可能擴增,供應則可能隨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持續減產而降低,使全年供不應求。消息傳來,油價連續第2天上漲。
IEA上修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成長,最新估計是每日石油需求比2023年增加11萬桶,增至每日130萬桶。上修油需預測,反映美國石化工業對乙烷的需求展望轉強,以及行駛紅海商船為避免遇襲繞道、推升了燃料需求。對照下,IEA原先預估今年油需每日120萬桶。
IEA指出,在OPEC+自願減產措施持續一整年的情況下,2024全年油市可能供不應求,與IEA原先預料將供過於求的情況相反。但IEA油市部門主管波索尼(Toril Bosoni)表示,下半年油市仍可能供過於求,「視OPEC+何時結束減產、幅度多大、步調多快而定」。
今年來,原油價格走高,但不脫狹幅震盪格局,反映在OPEC+減產的同時,其他產油國仍提高產量,而且中國大陸需求顧慮揮之不去。IEA表示,主要國家央行釋出貨幣政策轉「鴿」訊息,指向經濟將脫疲翻醒,將助長石油需求。不過,中國大陸經濟數據疲態百出,仍是一大顧慮。
全球石油貿易 走向區域化
布蘭特原油5月期貨14日漲0.7%,報每桶84.65美元(約新台幣2676元),是6周來最高盤中價位。西德州中級原油(WTI)4月期貨同步攀升0.8%,報每桶80.38美元(約新台幣2541元)。
此外,隨著紅海地區的武裝攻擊愈演愈烈和運費扶搖直上,各國石油買家就近取得石油供應的吸引力愈來愈高,正導致全球油市走向「區域化」。
彭博資訊報導,蘇伊士運河的油輪運輸量下滑,正在開始引發石油貿易的分裂:以大西洋盆地為中心、包括北海和地中海在內的貿易區,以及涵蓋波斯灣、印度洋及東亞的另一個貿易區。這些地區之間雖仍有原油運輸──主要是透過繞道非洲南端的航線,但近來的購買模式顯示其間的原油貿易已經斷開。
貿易商表示,在歐洲各地,一些煉油廠已停止購買伊拉克巴斯拉原油,來自歐陸的買家則正搶購北海、南美洲國家蓋亞那的石油。在亞洲,阿布達比Murban原油需求暴增,但從哈薩克輸往亞洲的原油卻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