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娃(左1)高度認同國際佛光會在教育、慈善和人道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並表示今年5月退休後將加入國際佛光會。左起相鄰而坐的是加拿大國會議員利亞泰萊洛伊及馬肖恩。圖/人間社記者王桂卿
【人間社記者侯雅倫紐約報導】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在國際佛光會配合聯合國第68屆婦女地位委員會年會舉行的平行論壇上,通過視頻發言時,表示希望全世界都能從印度希望之村教育計畫中看到佛光會的努力,並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重視和參與。
覺培法師說,印度希望之村教育計畫並非僅在救助,而是希望讓貧困的孩子未來有脫貧的能力。「如星雲大師說的,我們不只是救貧、扶貧和脫貧,我們的目標是讓這些孩子未來具備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因此,在當下階段,國際佛光會堅持不斷地提供教育機會,讓他們憑己之力脫離貧困。」
他回憶起1998年在印度受戒的經歷,這段旅程讓他頗有感觸。他透露,在印度期間曾向星雲大師提出一個觸動自己心靈的問題:佛陀在印度這塊土地誕生,為何在2500年後,這裡的社會仍未實現佛陀所期望的平等?
覺培法師表示,印度希望之村教育計畫並非僅在救助,而是希望讓貧困的孩子未來有脫貧的能力。圖/人間社記者王桂卿
他說,當時星雲大師告訴他,正因為佛教所強調的平等價值觀,在當地難以被主流社會所接受,導致被冠上「首陀羅」或「賤民」的人群至今仍未擺脫社會邊緣地位。
「因此,現在我們必須一起努力來推動平等,並為實現這個目標做出貢獻。希望之村這個專案提醒我們,雖然挑戰重重,但只要我們堅持,就能帶來更多的希望和改變。」
覺培法師強調,希望能夠為弱勢群體帶來一絲希望,這不僅是關於金錢,而是每個人都擁有佛性平等。在這樣的理念下,我們致力於讓這些孩子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星雲大師是平等的實踐者。大師展現了平等的價值,使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他身上感受到這樣的價值。」覺培法師說,在平等的實踐之路上,佛光山的比丘尼都是受益者,同時也有責任去關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