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平行論壇/佛光會希望之村專案 為需要的人點燈

人間社記者侯雅倫 |2024.03.15
1202觀看次
字級
「希望之村教育計畫」平行論壇圓滿舉行後,與談人跟出席嘉賓及各國非政府組織代表合照留念。圖/人間社記者王桂卿

人間社記者侯雅倫紐約報導】佛光山開山祖師暨國際佛光會創會會長星雲大師,被弟子喻為「點燈的人」,因為那一盞燈,為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光和希望和轉變。大師並在南非設立女子天龍隊、菲律賓設立光明大學、南美州巴西的如來之子、印度大樹下讀書等教育計畫,猶如為有需要的人點燃了一盞又一盞的明燈,讓原本黯淡無光的人生路有了一點光,看見了希望。

美國時間3月14日,國際佛光會比丘尼和佛光人,在聯合國第68屆婦女地位委員會年會(CSW68)上再次舉辦平行論壇,向來自不同國家的與會者發布「清奈希望之村教育計畫」,除了分享成果和經驗,也希望啟發更多人來關注印度賤民的貧困問題。

平行論壇分享了印度希望之村教育計畫,各國出席者紛紛讚嘆國際佛光會在全世界辦教育。圖/人間社記者王桂卿

星雲大師的理念和對教育的堅持,由弟子們傳承,在全球關注的議題上從不缺席;在國際舞台上,也向世人展示一步一腳印努力的成果,如何通過不同層次的教育計畫,把失望甚至絕望的人們從泥沼裡拉出來。

國際佛光會自2017年起,每年在CSW的平行論壇上發表通過教育和慈善扶貧和協助提升女性的工作報告。今年,是分享在印度推行希望之村教育計畫的成果,以及如何通過這些努力來彰顯人間佛教裡所強調的眾生平等。

何美寶講述國際佛光會在全球所進行的活動。圖/人間社記者王桂卿

「從教育看見希望─印度希望之村」論壇的與談人是國際佛光會美東副祕書長永固法師、東南亞副祕書長覺誠法師、印度佛光山加爾各答住持妙如法師及清奈協會會長吉達博士,他們分享印度希望之村動人的故事;而國際佛光會聯合國事務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何美寶則講述了國際佛光會在全球所進行的活動,是如何與聯合國17項可持續性發展目標契合。

覺誠法師是希望之村教育計畫的先行者,2017年,赴印度關懷清奈佛光會時,被帶往了解當地賤民的生活情況,超乎想像的惡劣不堪,髒、亂、極度缺乏物資、從幼童到成人和老人皆瘦弱多病,身上幾乎沒有一件完整的衣物、眼神和臉上沒有任何情緒、肚子從未飽過;居民把天當被,把漬水的泥濘地當床,蠅虫在他們身上飛舞又停駐……在印度種姓觀念下,這裡是一個毫無生機的地方,生者等死,死者沒有來生。

覺誠法師講述星雲大師支持推動在印度貧民窟教育計畫,並指示將賤民村改為希望之村。圖/人間社記者王桂卿

「有一個夢想放在我心裡10年了,我曾經跟師父要求把我派駐到印度,但師父沒有給我回應。」覺誠法師說,直到2017年看到印度賤民村的情況後,向大師報告,大師同意在此進行教育計畫,並吩咐把賤民村改為希望之村,要給人尊嚴和希望。

當時星雲大師大病未癒,已久未提筆寫字,聽了報告後,喚人拿來紙筆,忍著手的疼痛,寫下了20張的「佛」字,叮囑覺誠法師把這些墨寶,拿去換作印度希望之村的教育基金。大師說,印度的貧困家庭,要改變,要靠教育,要努力再100年。令淚流滿臉的覺誠法師,堅定接下大師交託的重大任務。

「我們希望孩子們有溫飽,有足夠營養的食物和衛生的居住環境,更希望孩子們有書讀。要改變他們的命運,就是靠教育。」覺誠法師強調,我們可以給予因緣,可以幫助,這就是佛光人的精神。呼籲大家一起來參與這個有意義的工作,哪裡貧困、哪裡需要佛光山、佛光會,就到那裡去。

馬肖恩捐書給印度的弱勢社區小朋友。圖/人間社記者王桂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