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心血管疾病 神經系統已成健康不佳主因

 |2024.03.15
562觀看次
字級
新的研究指出,神經系統已成健康不佳主因,還超越心血管疾病。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報導】一項新的研究報導指出,中風、偏頭痛和失智等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疾病已超越心血管疾病,同時也為全球人口首要健康不佳原因。

法新社報導,這項分析發現,2021年全球有34億多人、即43%人口出現神經系統疾病症狀,遠多於先前認知。

這項研究是以美國「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為首的數百名研究人員執行。報告的主要作者史坦麥茲(Jaimie Steinmetz)說,分析結果顯示,神經系統疾病現在是「全球整體疾病負擔的主因」。

史坦麥茲指出,過去30年來相關病例大增59%,主要由於全球人口迅速成長,同時也持續老化。

研究人員在204個國家和地區檢視從1990到2021年,37種神經系統疾病如何導致健康不佳、身心障礙和早死。

這些資料被用來估算每種疾病會造成多少年的健康壽命損失,即「失能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 year,DALY)。

結果發現,2021年神經系統疾病在全球造成4億4300多萬年的健康壽命損失,比1990年多了18%。

不過研究人員說,若依全球人口年齡發展和成長規模進行調整,這類疾病導致的失能調整生命年和死亡人數,實際上要再減少約1/3。

其中傷害最大的神經系統疾病是中風,造成的健康壽命損失合計達1億6000萬年,遠多於其他疾病。

其次依序是新生兒腦病變、偏頭痛、阿滋海默症在內的失智症、糖尿病等神經病變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引發的認知障礙則排在第20名。

根據這項發表於「刺胳針神經學」(The LancetNeurology)期刊的研究,這37種神經系統疾病在2021年一共造成1100多萬人死亡。

但根據美國的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去年說法,2022年世界頭號健康殺手仍是心血管疾病,共奪走1980萬條人命。

在神經系統疾病當中,最常見的是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增長最快的則是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歸咎於糖尿病患大增。

神經系統疾病多數無法治癒。但研究人員說,有些方法可以降低罹患風險,例如減少高血壓、糖尿病和飲酒機率。

報告作者之一費金(Valery Feigin)警告說:「全球神經系統疾病的負擔正飛速成長,未來數十年將令醫療系統還要承受更多壓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