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廷恩
全球暖化及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增加,使得花卉栽培面臨更嚴苛的考驗,為提升花卉品質及周年穩定生產供應市場,迫使花卉生產逐漸進入設施栽培階段。設施種類也由網室、塑膠布遮雨等簡易設施,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精密環控及自動化設備的溫室。
室溫控管 運轉及時
目前台灣利用精密設施栽培的花卉主要為蝴蝶蘭,大面積溫室裝置內外遮陰、保溫布、風扇、水牆、循環風扇、加溫機、冷氣機及熱泵等設備進行溫室內微氣候調整。因為溫室規模日漸擴大,傳統溫室機械式控制已不敷使用,以溫度為例,以往必須仰賴人工配合每日最高低溫水銀溫度計進行觀察,仔細一點的業者,會再加上紙本或電腦登錄,缺乏即時性,對於生產管理較難發揮效益。為提升控制效率,降低人為錯誤,穩定生產及提升生產品質,近年來業者導入電腦環控設備,在大規模的硬體資本投資下,相關生產設備運轉及溫室微氣候的妥善度、穩定性,與可追溯性生產履歷紀錄,愈來愈受到重視。
因資通訊科技的進步,台灣蝴蝶蘭溫室設施環控系統,近年來逐漸導入電腦或可程式邏輯控制器等設備,整合溫度、溼度、光度、雨量及風向等環境感測、監控設備運轉與應用遠端監控技術等,建置設施管理系統平台,建立事件預警回饋及追溯機制,提高設施妥善率與能源使用效率,大幅提升控制管理e 化程度,協助業者掌握蝴蝶蘭種苗生長、微氣候條件及溫室設備運轉狀態等,逐步建立設施精準管理生產體系。
e 化控管 方便維修
e 化後的溫室環控,更可利用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不論是Android或是iOS系統,配合適當軟體便可進行遠端管理。遠端遙控除方便業者監控溫室環控之外,也方便工程人員進行簡易維修,節省設備異常恢復的時間。
台灣蝴蝶蘭產業,在生產業者、溫室業者與相關研究單位等的合作研發改進之下,種苗生產品質、產程穩定性、溫室規模、環境控制能力及能源使用效率等,都有長足的進步。未來,多樣性高品質蝴蝶蘭種苗及盆花、切花產品的穩定供貨能力,都將是台灣產業永遠不變的努力目標。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花卉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