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主計總處昨天發布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3.08%,創2022年7月以來、1年7個月最高。雖然主計總處官員表示,主要是2月春節交通及食物類價格上揚效應帶動,但1-2月平均CPI年增率仍達2.43%,還是處於2%通膨警戒線以上的高檔,且外食及房租漲幅未見縮小,外食年增率4%,月增率0.48個百分點,創去年5月以來最高增幅,加上醫療保健費用及房租漲幅持續,顯示國人面臨物價壓力不小。
估3月CPI年增率
仍高於通膨警戒線
對於外食漲幅未減反增,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委曹志弘表示,國際原物料持續走跌,很多食材價格沒有大幅波動,1、2月因春節或許會略漲,若3、4月外食費月增率還這麼高,的確值得關注。他估計3月CPI年增率會小於2.43%,但仍高於2%。
主計總處原本估今年全年CPI年增率1.85%,4月調漲電價是否讓CPI破2%。曹志弘解釋,以電價權重來看,若電價漲10%,CPI年增率直接影響是約增加0.12個百分點,因為是4月起漲價,對今年影響是9個月,約是0.09個百分點,全年CPI年增率的確會到2%左右。一般認為, 若再計入間接影響,一般認為今年全年CPI仍會破2%。
物價整體指數往下
通膨壓力減輕中
主計總處表示,2月CPI較上年同月漲3.08%,主要是因為今年春節在2月,因此部分服務費用,如個人照顧服務費、旅遊團費、旅館住宿費及計程車資等,受春節所在月分不同影響(去年春節在1月),價格相對上揚;食物類漲幅4.49%,7大項中漲幅最高,主要是水果因颱風天候因素漲20.71%、肉類因飼養成本仍高,年漲5.45%,加上外食費上漲4%,房租年漲2.21%等,都造成CPI飆高。若扣除蔬菜水果及能源後之總指數(即核心 CPI),漲2.90%。
對於通膨走勢,主計總處統計處專委曹志弘解讀,1-2月CPI年增率2.43%,比起去年12月的2.70%已逐漸縮小,核心CPI平均值2.27%也是下跌。17項民生物資漲幅3.17%是25個月最低,而進口物價指數連續12月縮小,內銷品指數也是連續12個月年增率下跌,物價整體指數趨勢是往下,通膨壓力減輕中,只是因國人每月經常購買項目漲幅4%、食物類漲幅也是4%以上,所以國人對物價上漲感受深。
值得關注的是,7大類中的「醫藥保健類」年漲3.22%,主因2023年7月起實施「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調高健保門診藥品與急診部分負擔,加以掛號費調漲,醫療費用上漲4.04%所致,藥品及保健食品漲3.05%。
對於近來掛號費上限又取消,是否再助長醫療保健類漲幅?曹志弘表示,仍要根據實際調查結果而定。今年1、2月診所掛號費平均年漲10%,醫院掛號費漲1.49%,他相信醫療廠商要漲價,都會審慎考量,即使漲價,政府也會注意是否聯合壟斷等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