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練習題】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文/黃健原、吳書香 |2024.03.05
322觀看次
字級

文/黃健原、吳書香

有一次,白居易想要去參訪仰慕的鳥窠禪師,幾次登門請益,都不得其門而入。終於有一次如願以償,鳥窠禪師見了他。

白居易見到禪師,首先就問:「請問禪師,佛法宗要為何?請道一語開示。」

禪師毫不思索地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禪師說完後,白居易卻十分失望,心想:道行如此高深的禪師,竟然只是回了這麼一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他頗不以為然,便說:「只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連三歲的孩童也懂啊!」

禪師聽後,便回他說:「三歲孩童雖曉知,八十老翁行不得!」這意思是說,如果只是懂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能做到。

佛典中教導人們斷惡修善的方法,即「已生惡令永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得生」,這是觀察心中貪嗔痴所產生的煩惱與惡行,已經產生的就讓它斷除,並不再升起,也不再去造作。

心中已經有好的善念與德行就持續維持,同時積極培養更多善念與善行。這便是佛陀教導的「四正勤」的修行精進方法。

案《孟子》:「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是說西施容貌雖然美麗,如果身上沾染了許多汙穢,人人見了也會掩著鼻子避開;反過來說,雖然有人容貌醜惡,如果能齋戒沐浴,也就是能摒除內在私欲,潔身自重,便可以去祭祀上天了。這是警戒人們要心存善念,惡人除了指外相,也是勉勵人們不要因為過去的惡而自暴自棄,只要能夠懸崖勒馬,洗面革心,還是有重新做人的機會。

(本文摘自柿子文化出版《連皇帝都在看的善惡練習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