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評析】相友之道 論管仲與鮑叔牙的深篤友誼

文/許從聖 |2024.03.05
579觀看次
字級

文/許從聖

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睗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史記‧管晏列傳》



上述引文乃管仲所言。世人以「管鮑之交」比喻堅篤友誼,更以兩人關係與事行,作為相友之道的範例,多少與司馬遷的這段記述相關。

然而,如果琢磨管仲列舉鮑叔牙「五知」背後的深意,並再考慮:真正的「知我者」,究竟是如何細膩體貼友人的物質生活、個人特質、特殊才調、心靈世界,以致面對不遇困窮之關鍵時刻,仍能肯定朋友之抉擇與人格操守,並洞達其心態與作為之緣由,對其人其行之價值,有正面的確信與體認,或許才是管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這一深嘆的言外之意。

若就管仲讚美鮑叔牙的「五知」,背後分別對應的具體事實加以細察,便可發現,「知我貧」、「知時有利不利」、「知我不遭時」、「知我有老母」、「知我不羞小睗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實已窮盡友誼之真諦與「友道」的完整內容。

鮑叔牙為齊國大夫,無論家世背景或財力,俱優於管仲。兩人一同經商,管仲家貧,手頭拮据,主要資金皆由鮑叔牙負擔,然獲利分紅時,大半皆由管仲領去。鮑叔牙全無怨言,除因生活富裕無缺,更因體恤管仲生計之不易,故不以管仲為貪財之輩,而是以隱默而溫暖的方式襄助好友。

再從謀事與為政的視角觀之。才識與能力固然必要,然一事之成敗與仕途之順逆,更有待於是否「遭時」或「順應天時」,若人事與天時兩頭不俱足,終難免不遇之憾。鮑叔牙深知管仲之材劇志大,不必急於一時而顯,必為一人所用,由此亦得見鮑叔牙之宏量與慧眼獨具。

最後,管仲感念鮑叔牙後「兩知」的內涵,亦頗值得玩味。前者突顯管仲臨敵時畏戰軟弱,後者道出其政治行動挫敗所致窘迫境況。更重要的是,兩項俱屬生死交關之大事。

人們時常以「貪生怕死」或「貴生畏死」評斷他人之心態,冷血批判戰敗者或無勇怯懦者,對於「降志辱身」者,也時常不明所以地調侃甚至誤解,未曾深思其所以「愛生」與「忍讓」的原因,是否有更遠大的考量與價值追求。

而鮑叔牙之可貴,即在其擺落世俗之眼目,不單從外在之表現、事件之成敗與名聲之毀譽,給管仲貼上標籤;反能從險逆與負面境遇中,觀見管仲謀慮之沉著、心志之堅毅,深入通達友人生命之高卓與難及處,展現其「觀人」與「觀心」之真知灼見。

由上述,應能更好地理解管仲「知我者鮑子也」的由衷嘆美,以及管、鮑之「善交」與友誼,何以歷經千載,仍能引發後人的無限嚮往與共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