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詞探源】對牛彈琴另解

文/吳宏信 |2024.03.05
454觀看次
字級

文/吳宏信

有句成語「對牛彈琴」,亦作「對牛鼓簧」,《辭海》解釋為:「對著愚蠢的人,講高深的道理。」這是常人的理解,比喻講話、做事不看對象,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只是浪費口舌、徒勞無功。

此句成語源自漢代牟融的《理惑論》,說春秋戰國著名的音樂家公明儀,見到一頭牛低頭吃草,就彈琴給牛聽,但不管旋律多麼悅耳牛都無動於衷。於是他改彈蚊虻鼓翅聲、落單小牛的悲鳴聲,牛立刻停止吃草,搖著尾巴來回走動,豎起耳朵仔細聆聽。

後人據此引申出成語「對牛彈琴」,比喻對無知者講高深的道理只是白費唇舌;也用來譏諷說話不看對象、方法失當,以及對外行人說內行話,均有耗費精力、毫無效益,或諷刺對方愚笨之意。

古書《鏡花緣》:「對牛彈琴,牛不入耳。」《醒世姻緣傳》:「誰知對牛彈琴,春風不入驢耳。」還有謎語「牧童拉二胡」與歇後語「抱著琵琶進磨坊」,皆是同樣意思。

牟融熟讀經史百家並精通佛理,儒家學者向他請教佛學時,他引用了儒家的經書,有人問:「您說『佛經如江海,其文如錦繡』,為何不用佛經解說呢?」牟子答:「你們熟悉儒學,我以此解釋佛理就很容易了解。若我引用佛經,就像對瞎子說色彩,對著聾子演奏一樣,毫無效果。就如同大音樂家師曠無法彈奏沒琴弦的琴,狐貉的皮毛也不能溫暖無生氣之人。」牟子本意是指做事要懂得變通。

然而,對牛彈琴也不全是白費力氣。根據英國某大學報告,讓牛聽音樂可以緩解壓力,促進乳牛分泌乳汁,使產奶量提高百分之三,品質亦有所提升。由此可見,對牛彈琴是有效的飼養方法。

另外佛經中有個故事說,周利槃陀伽生性愚鈍,一句偈頌都背不住,一同出家的兄長因此趕他回家。佛陀知道後派他去做打掃工作,教他持誦「拂塵除垢」,仍然記不得。但他認真工作、一心持誦,漸漸體悟偈頌的意義,證得阿羅漢果。

這故事啟示我們,世上沒有不可教化之人,端看是否發現他的長處,只要依其特性因材施教,給予特別的化導,一定也能有所成就。我想,這才是「對牛彈琴」正面的意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