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仰設計美感文具 傳遞生活溫度

文/陳昭妤  |2024.03.05
851觀看次
字級
Marco認為選定一件事,就是專心朝著目標去達成。圖/Jimmy Yang
Marco期待透過文具設計,傳達更多美感和溫度給眾人。圖/Jimmy Yang
禮拜文房具開發許多自製商品,外銷世界。圖/禮拜文房具提供
Marco復刻百年前歐美就有的各式造型迴紋針。 圖/取自禮拜文房具網站

文/陳昭妤 

彎進樂利路小巷,市中心少見的平房花窗,鳥聲和樹響,在此相映成趣。坐落其間的「禮拜文房具」,同樣內斂低調,卻吸引眾多文具迷入內巡禮。從安靜寫字的年代,走向高速喧鬧的社群時代,11年間,依舊保有自己的姿態。

「早期文具好像是個搬不上檯面的話題,現在卻可以是彰顯品味的配件了。」因注意到不少時髦男女,雖注意穿搭,手裡握的卻可能是路邊發送、沒什麼設計感的原子筆,蔡孟仰(Marco)和太太楊凱雯(Karen)於是構思起開一間文具店的可能。「我們想做的,不只是改變桌上的風景,還要讓美感從細節擴散到整體。」

「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從Karen的興趣開始。」品味脫俗的夫妻倆,宛如設計界神鵰俠侶。

戴著細框眼鏡,眼前的Marco語調輕緩,如他在業界聞名的穿搭風格,細緻卻不張揚,「做Branding就像當造型師,幫品牌穿上漂亮且適合的衣服,這是我喜歡做的。」禮拜文房具便是以此般思惟出發的作品之一。「11年前的樂利路還很偏僻,一間店都沒有,不像現在這麼熱鬧。」

那同時還是個文具不被重視的年代,「當時一般人多是去金石堂、誠品買文具,還沒有我們這種類型的店。」但太太Karen自小就對老文具興致盎然,時常在國外網站上尋寶,「有天她就說想開間文具店,賣這些很有味道和質感的老文具,介紹給台灣的同好。」

藝術天分 開明教育成啟蒙

Marco坦言,初期對開一間文具店有不少問號,但隨著閱讀太太認真做的簡報,加以過往2人旅行歐洲、日本時,總會耽溺在小巷內的風格文具店,憑著記憶裡的熱情,兩人大膽定調「復古創新」的風格,在台北巷內開始了這一切。

「我們真的沒想過能走到現在這樣,當時想說只要賺得夠繳房租就好了。」不料一開店,就掀起討論熱潮,更讓質感文具成了彼時顯學。「當時從設定Logo、包裝到進的商品,都是扣著Vintage、Classic這樣的精神,看起來是個老包裝,但其實是個新樣子,讓新舊兩者融為一體。」

談起從零到有的過程,外表淡然的Marco,話裡行間嗅得到熱情。Marco卻笑說,自己對事業其實沒有什麼雄心壯志,唯獨面對和美感有關的事物,就會無法抵抗。他憶起兒時住在永康公園旁,見到許多日本小孩冬天卻穿著白色短褲,「覺得好好看喔,就學他們買來穿。」

那是80年代,當同學乖乖穿著運動服,他又因嚮往電視裡那些網球員的穿搭,戴起手腕、頭巾,「我還記得小學三、四年級,我媽媽去學校參加母姐會,回來就跟我說『老師說你是個愛漂亮的小男生。』我覺得美感是這樣,很多都從模仿開始。」

擔任電台主持人同時也是配音員的媽媽,一個人養大Marco和哥哥,開明的教育方式和藝術天分,也成了他的啟蒙。

學設計、拍廣告 訓練紮實

求學期間,Marco只對畫畫、音樂跟體育有興趣,小學開始就常代表學校參加漫畫、寫生等比賽,「我沒去念大學,當時根本不曉得要讀大學這件事,身邊的人都跑去讀美工,我就想我也要讀這個,因為我只對畫畫和勞作有興趣,不知道還有其他出路。」也因資訊不發達,Marco更專注投入在喜歡的領域,進入高職美工科後,他選念平面設計與繪畫,就此開啟設計界大門。

18歲剛畢業,那正是動畫在台灣起步的年代,Marco考上當時最熱門的宏廣卡通公司,在動畫部門負責迪士尼的卡通繪製。

退伍後,他發現自己想做些更有創造性的工作,而非只是複製別人的成果,無奈投給知名廣告公司的履歷幾乎石沈大海,讓他決定重拾平面設計本業,到雜誌社從美術編輯助理做起。

熬了一陣子,他如願轉入廣告公司,再學起發想腳本、拍攝廣告的能力,那幾年的訓練,讓Marco如今不論接案做設計或開店,都會先發想出一個中心概念,「所有創意都一定要被轉換過,才能傳達給消費者。就算只是Logo或包裝,也不能只有純設計或純視覺,要有idea在裡面。」

成就關鍵 投入興趣專心致志

走進禮拜文房具,從剪刀到迴紋針,近9成商品上都寫著「Made in Taiwan」。「其實自有商品是Karen的想法,她自己就是使用者,發現很多喜歡的老文具已經不生產了,就想來復刻這些東西,做出新的樣子。」

如黃銅迴紋針便打破一貫的橢圓外型,復刻百年前歐美就有的各式造型迴紋針。「我們做文具很重要的一個想法,就是這些東西不只是文具,還要有可以被蒐集或玩賞的價值。」外型上,他參考歐洲老式包裝,只以簡單圖案和字體呈現,材質則改以黃銅打造,「黃銅彈性沒那麼大,製作打樣時很容易折斷,加上量少,一開始其實找不到工廠願意幫忙做。」

但Marco夫婦不氣餒,逐間探訪在地工廠說明理念,最終找到願意一塊嘗試的老闆。隨著被倫敦知名文具品牌Present & Correct注意並進貨,禮拜文房具在歐洲逐步打開知名度,

這一路上,Marco夫婦與台灣工廠並肩前行,也讓台灣技術被世界看見。

經營社群 注重店內視覺

外人看Marco,創業路上似乎相當順遂,和太太Karen始終在熱愛的領域裡耕耘,但對有些人將他歸於人生勝利組,他有些困惑。「我其實完全不是,我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也不是什麼富二代,媽媽一個人養大我跟哥哥。真要說,我只是一直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已。」

他稱自己夠幸運,雖沒有亮眼學歷,卻因做的是設計,作品實力比表面履歷更為人看重。而他認為,資訊不發達的時代,也是成就他的關鍵。「現代人資訊太多,年輕一輩可能看到朋友在斜槓,就會想東想西,但我們當時不知道外界在幹嘛,選定一件事,就是專心朝著目標去達成。」

這樣的精神,也體現在禮拜文房具和後續創立的各品牌。「很多人好奇我們沒去參展或比賽,為什麼能在國際上做出知名度。但其實我們就是嚴謹地把商品做好,然後認真經營社群、店內視覺,這樣來維持品牌高度。」而他認為,支撐這一切的,還是興趣。「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才可能永久且專注地投入。」

拿出鋼筆,Marco隨意在紙上手繪起來,墨水在紙上染出隨性而優雅的線條。店外人車浮動,他卻沈浸其內,用筆觸,為自己也為每個拿起筆的人,留下安定的溫度。

本版與聯合報「優人物」合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