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博開館展 藏家捐清代文物

江俊亮 |2024.03.01
341觀看次
字級
台南市立博物館開館首展「自造台南」常設展。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民間藏家捐贈的土地丈量「丈單」。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民間捐贈的石刻巴洛克風柱頭紋飾。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台南市立博物館「自造台南」常設展。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記者江俊亮台南報導】台南市立博物館去年12月開幕,開館首推「自造台南」常設展,民間收藏家及市民紛紛響應捐贈私人收藏,包含清代地契、土地丈量「丈單」、特殊農業用具、民俗信仰器物、不同時期建築構件等逾百件,為不同時期生活足跡留下紀錄。

台南市立博物館指出,台南市的公、私立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有56所,展現台南在不同歷史下的文化特色與景觀風貌,去年底開幕的台南市立博物館,位於延平郡王祠旁,原本是日治時期的台南市歷史館,後來改設為鄭成功文物館。

南市博表示,市立博物館自籌備到開館以來,受到各界熱烈支持與鼓勵,民間收藏家所捐贈的藏品,乘載珍貴過往的歷史文化,包含多件清代時期的地契、土地買受文件等古書契,完整留存從乾隆至光緒年間的土地買售、讓與過程。

所謂「契」是一種協議過程與結果,「丈單」則為土地墾熟後,由墾戶製作予承租佃戶的清丈土地面積文件,忠實呈現民間社會的生活縮影。

市民捐贈的一件石刻巴洛克風柱頭紋飾,為日治時期末廣町婦科醫院的遺留,雖然該醫院建物已不復存在,但因這件石刻紋飾的留存,見證歷史走過的痕跡,也反映日本積極引進西方建築裝飾風格,呈現當時府城的繁榮與社會風氣。

另有多件單、雙頭鋤草機及刨絲機等特殊農具,顯見農業轉型機械化生產前後的台灣社會風貌,農民以更有效率方式提高生產量,表現出庶民生活奮鬥打拚的精神。

台南市立博物館長王世宏表示,博物館的存在不僅是回望過去歷史,也為當代及未來留存註記,透過民間藏家們捐贈的文物,讓文物述說當時的故事,進而認識城市發展的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