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生活史】古早味的 包飯文化

文/尚智 |2024.02.28
299觀看次
字級

文/尚智

現代社會,無論在公司行號或工廠上班,許多人都會外食或買便當,以解決午餐需求。

但是台灣從農業社會剛進入工商社會的階段,愈來愈多的人需要在工作場所用餐,然而當時的小吃店或便當店還不多,無法滿足這些消費者的需要。因此,在一九七○年代前後的台灣,曾經有過「包飯」的餐飲文化,主要出現在工作人口密集的市區。

一個常見的情景是,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年輕人,中學畢業後從中南部進入台北求職,首先會到火車站附近的職業介紹所找工作。有些人選擇當學徒,因為不需要學歷或特殊技能,雖然薪水不多,但老闆通常會提供免費食宿;另外,有些公司也會提供午餐,甚至配合加班還會供應晚餐,算是員工福利;又或是幾位同事搭伙一起吃飯。這就是包飯文化的時代背景。

所謂的包飯,類似於現今在學校或機關等群體生活的「團膳」。例如在大稻埕的永樂市場周圍,當時不少布行、中藥行及南北貨商家,都曾經盛行包飯的飲食文化,尤其在西寧北路一帶,還有幾家提供餐飲服務的包飯業者。

一般包飯以人數計價,按月收取餐費,平均下來,每人的餐費略低於自己個別去買便當的金額。

每天一大早,包飯業者便開始準備採買與烹調食材,菜色以家常便菜為主,有菜、肉、蛋等,多為四菜一湯,可依用餐人數增減分量;之後,將熱騰騰的新鮮現炒菜分別裝入餐盤中,接著再將餐盤依序放入特製的方型多層不銹鋼鐵盒。

除了飯與菜,湯品還會隨季節變化,冬天有熱湯,夏天有時候是綠豆湯。湯品用圓形鐵盒吊掛在機車後方的置物架上,再派人騎車外送給客戶。一次大約可送五、六家,如果路途比較近,也可以步行送達。

以午飯為例,客戶約在中午十一點半就會收到業者送來的「包飯」。訂餐的公司老闆與員工,無須開伙就能一起吃合菜,節省自行烹飪的時間及精力,又能凝聚同仁之間的向心力,利用一同用餐的時間交流情誼。待眾人用餐完畢,一般由店內的年輕員工或女會計清洗碗盤,大約下午一點左右,業者就會派人來回收餐盤與裝菜的方型鐵盒。

一般人如果家裡臨時有聚餐或宴客的需求,也可以請業者送合菜到府,相當方便。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包飯」更具有環保的優點,都是重複使用的碗筷餐具,不會產生免洗餐盒等一次性廢棄物。

然而,由於包飯的菜單較為固定,也不能點菜,僅是按吃飯人數提供簡便合菜,讓員工午休時間能在工作場所吃飽即可,並非精緻的宴會菜,也無法滿足每個人不同的需求。現代社會各式小吃、便當、速食等店家林立,個人化的餐飲選項愈來愈多,這項古早味的包飯文化也逐漸走入歷史,不過,仍為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們津津樂道,回味不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