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經濟研究院昨發布最新景氣動向調查,2024年元月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同步走高。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形容為「三陽開泰」,並指出景氣回升速度比想像中快,預期今年製造業表現可望優於去年,傳產業將逐季上揚。台經院院長張建一示警,4月電價調漲,勢必對物價造成壓力,需密切關注。
製造業 創22個月新高
根據台經院調查結果,經過模型試算後,2024年元月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3.97點,較2023年12月上揚0.75點;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106.49點,較2023年12月上揚0.65點,皆呈連續3個月上揚態勢。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8.05點,則上揚0.99點,呈現連續2個月上揚態勢,且為22個月以來新高。
由於主要國家元月製造業PMI均呈續揚態勢,顯示全球製造業景氣相較先前已有改善。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受惠國際貿易量今年可望明顯成長,將挹注台灣出口動能,透過製造和服務二大經濟成長雙引擎,若國際沒有發生不利經濟成長的事件,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超過3%應該是沒有問題。只是,目前物價還是維持高檔,仍會壓抑一些需求,期盼新興科技AI相關應用不僅讓景氣反彈,且應用能更廣,並帶動傳統產業復甦。
電價間接影響 外食費續漲
此外,張建一還指出,4月電價調漲對CPI是很大壓力,尤其是「間接影響」造成外食費續漲最讓人擔心,一旦電價調漲,餐廳、小吃店就更有理由漲價。至於今年全年通膨率能否如原先預測的控制在2%以內?張建一坦言,有壓力,要看經濟部端出的電價調漲方案而定。
台經院指出,國內製造業受惠於半導體供應鏈庫存逐漸消化,AI晶片市場擴大,推升先進製程晶圓代工利用率、封裝及測試需求,DRAM市場供需持續改善,電子機械業對當月與對未來半年景氣看法明顯轉好,傳產方面則受到大陸內需消費動能有待觀察,令化學工業與鋼鐵基本工業對未來半年景氣看法多偏向保守。
服務業則受惠於存放款穩健成長、年前消費刷卡量增加,促使淨利差與手續費收入增加,且投資收益穩健,金融交易利得上升,加上證券經紀業務穩定,自營業務隨台股反彈改善,令金融相關產業多樂觀看待景氣前景。
關於營建業,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受惠於在手工程案量和合約金額增加,使得國內營造市場保持擴張,加上得益於「新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的貸款優惠,促使自住需求持續增加,且先前推案進入交屋高峰期,國內經濟回升和台股表現穩定,使得房市氛圍趨向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