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癒合首重熱量、蛋白質 少刺激性高糖免發炎

王淑芬 |2024.02.22
981觀看次
字級
傷口癒合照護除了消毒防感染,關鍵營養不能少,也要避免刺激性且高糖食物,減少發炎。圖/Freepik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日常生活中難免會受傷,傷口照顧除了花心思也要注意營養,如果熱量和蛋白質攝取不足恐會有代謝的壓力,營養師建議要減少刺激性且高糖分的食品以免發炎;至於相傳有傷口不宜沾醬或吃深色食物的說法並無根據。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營養師張家豪今(2/22)日指出,民眾對於傷口的照顧有疑慮,除了醫囑的消毒、敷藥之外,民眾更關切如何讓傷口早日癒合。

張家豪表示,照顧傷口除了避免感染、留疤,飲食非常重要,若營養不充足會影響傷口的復原能力。他強調,依傷口面積大小首重熱量、蛋白質攝取,避免因創傷後增加代謝壓力。

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具有合成膠原蛋白及維持免疫的功能,胺基酸中麩醯胺酸有利於黏膜修補,精胺酸可刺激蛋白質合成,營養師建議乳品類、黃豆類製品等為優質蛋白質來源,也可選擇高蛋白質的濃縮配方補充。

在傷口癒合期,營養師建議避免刺激性強且高糖分的食品,以免刺激傷口發炎反應;所謂的高糖指的是精緻糖類,來自於食品添加等。

另外在營養素的補充方面,建議維生素C及A。C為合成膠原蛋白的重要媒介,可促進鐵質吸收、加速傷口癒合,建議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芭樂、奇異果、柑橘及檸檬等。維生素A可以增加膠原蛋白合成及維持黏膜上皮細胞完整,建議從紅薯、南瓜、紅蘿蔔、哈密瓜等攝取。

礦物質鋅可以促進食慾及傷口癒合,建議從乳品類、南瓜子等吸收營養。

至於相傳身上有傷口不宜食用深色醬料,如醬油或烏醋等,恐加深疤痕顏色。張家豪說上述說法並無根據,傷口因為皮膚細胞受損,活化酪氨酸酶造成黑色素生成使膚色變深,並不會受到食物及調味料顏色的影響。

圖/Unsplash



他說,反而在傷口癒合過程中,皮膚經長時間紫外線照射會導致皮膚發黑,建議做好抗感染和防晒的工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