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由於重男輕女觀念,加上少子化,台灣已向男性傾斜,三年前就成為世界性別失衡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學者專家對這個現象憂心。
筆者早已感受到這個問題,目前讀高中的女兒從小學開始,班上一直都是男少女多,別班情形亦同,我常笑說,她以後可以精挑細選對象。
中國大陸實施一胎化,男女嬰比例嚴重失衡,一般性別比例約是一○三比一○○,但去年高達一二○比一○○,目前適婚男性比女性多一千八百萬人,預計二○二○年將升至三千萬,成為全世界王老五最多的國家。
再以印度的旁遮普省為例,英國人道救援組織「行動救援」昨天指出,正常環境下男女比例應是一千與九百五十名,但目前僅女孩三百人,印度的性別比扭曲、失衡重到難以想像程度,繁衍後代很不樂觀。
這些例子足供我們警惕,因為男女嬰比例過度失衡的社會,問題不只是婚姻而已。首先,除了衝擊人口性別結構,男人無適當婚配對象,更將動搖社會結構;而社會底層的男性,未來更倚賴娶外籍配偶,會衍生更多社會問題。
其次,會影響社會的兩性關係,對社會穩定是一大隱憂。大陸的「超女」顛覆了傳統性別觀念,台灣的「超偶」帥妹也掀起中性風。現代觀念強調性別平等、不歧視性向,這固然可以接受,但畢竟不符合大自然的規律。
同理,利用醫學技術選擇胎兒性別,也破壞了大自然的規律,因此,大陸立法禁止用超音波技術選擇胎兒性別,台灣去年也公告實施「人工生殖法」,規定人工生殖不得在事前篩選性別,雖然法令有嚴格規定,但孕婦仍有變通辦法,使法令形同具文,何況,人工生殖法並不規範自然生育,對平衡男女比例沒有作用。
所以,男女嬰比例失衡,意味仍有傳統的傳宗接代觀念。兒子、女兒都是自己骨肉,都傳承自己的血緣,現在許多家庭都已接受新觀念,法律也放寬姓氏選擇,若仍在乎傳宗接代的「形式意義」,跟從母姓即可,又何必要扼殺女嬰生命?
不過,風俗難以一夕改變,短期上應由政府主導,將性別平等概念與資源,包括預算與組織,考試用人、教育及職業訓練等,落實在國家長期發展的藍圖中;此外,應檢視人工生殖法,例如三代單傳或連生多女的情況,是否能開放事前做性別篩選,而醫師也應「自律」,拒絕做性別篩選。
杜碩中(台北市/公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