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環境部長薛富盛。圖/記者吳亭頤拍攝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2024台灣邁入排碳有價,依據環境部日前公布的草案,明年開始針對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電力業及大型製造業徵收碳費;環境部長薛富盛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自主減量計畫分為2種方式,若採以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i),可享非常優惠的折扣,但折扣及碳費費率仍是交由審議會決定,目前未定案。
氣候變遷因應法公布後,相關子法也已部分公告;薛富盛表示,徵收碳費的關鍵子法就在「自主減量」,希望企業界應將「減碳」嚴肅看待,將其視為公司未來永續經營的重要推動政策,千萬不能有僥倖心態,目前雖僅針對排碳大戶課徵碳費,但未來會逐步調降排碳量的門檻,其他企業也須思考如何透過各種方法來達到實質減碳。
薛富盛指出,目前碳費徵收方式已大致有共識,假如排碳大戶不提自主減量,就須依原碳費費率繳費,「碳費應該不會太低」。
薛富盛說明,若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自主減量計畫分為2類,若能按歐盟要求,基於「以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i)」的方式減碳,將會給予非常大的折扣。
若不能依SBTi方式減碳,而是採較不嚴苛的「指定目標」方式,會衡量公司產業、型態及排碳量,雖會給予折扣,但相對來說就會低一點。
薛富盛表示,自主減量計畫是5年為1期,相信對企業減碳有誘因,但是給予優惠「不可能免繳」,自主減量折扣與碳費費率相關,單看其中一項可能很難看見全貌,這部分都會交由碳費審議會來決定,目前尚未定案。
至於先前公布的碳費計算公式,其中有2.5萬公噸免徵額度,薛富盛指出,已取得多數產業界、公民團體的認可,避免2.49萬公噸排碳量的企業不用繳費、2.51萬公噸的企業要繳交全額碳費,但目前還在收集意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