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才子」僥存手稿 台文館《呂赫若日記》修護完成 曹麗蕙 |2024.02.16 語音朗讀 30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修護後的《呂赫若日記》即日起至7月14日於台文館展覽室E展出。圖/台灣文學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日治時期台灣知名作家呂赫若,被譽為「台灣第一才子」,戰後初期他投入地下反抗行動,1950年因參與「鹿窟武裝基地事件」於石碇山區受難,一代才子熠熠的文學生命就此殞落。政治敏感的時空背景下,呂氏家屬將他留下的手稿創作,全數埋藏於台中社口老家前的荔枝園,並澆水加速腐化,《呂赫若日記》因記載著孩子們的生辰月日,而成為唯一倖存的珍貴手稿。這部重量級文物,於今年呂赫若將屆110歲誕辰之際,現正於台灣文學館「館慶二十・文物賦活」特展中,重新亮相。《呂赫若日記》修護前書背資訊與封面上下錯置。圖/台文館提供 台文館表示,戰後漫長的白色恐怖期間,日記始終由呂氏長子審慎保存,直至1993年於田野調查過程始公諸於世。《呂赫若日記》為1942年到1944年連續3年以日文書寫,詳細記錄了呂氏文學藝術活動最活躍的3年間生活、交遊、創作等,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次子呂芳雄曾表示,每年清明掃墓時家族會透過日記追憶故人,這本日記對家屬而言何其珍貴,手足們雖同樣不捨,但憂心紙本保存不易,因此於2020年由長子呂芳卿代表捐贈予台文館,以國家級的典藏保存與修護專業資源,接手珍貴史料的守護。修護人員將《呂赫若日記》內頁修護整理後重新裝幀。圖/台文館提供 台文館指出,從斑駁開裂的書盒和滿佈膠帶的日記封面可見歲月氣息停駐,因封底有倒置的「DIARY」燙金字樣和圖騰,判斷應為前人重新黏回脫落的封面時不小心錯置,後決議讓日記回歸原始樣貌。修護師悉心揭除大面積膠帶,並逐一縫回脫落的內頁,重建書背與封面,除了讓家屬之間心心念念惦記著缺席的父親,唯一留下帶有溫度與厚度的重要手稿得以完整再現,也讓記憶與情感世代延續。台文館表示,修護期間也透過拍攝紀錄片,仔細記錄諸多修護細節,並訪談相關研究者,透過第一手珍貴史料讓讀者窺見一個時代的心靈,即便身處困頓的歷史格局中,仍以豐沛的創作能量、對理想持續不懈的追求及對自由的嚮往,讓後世從其作品中看見對日治時期下的台灣農村題材、心靈脈動下的熾熱關懷,紀錄片於展覽現場及線上展網頁均可觀看。台文館說明,特展除了展出修護後的《呂赫若日記》,台文館鎮館之寶《十項管見》、重要文學典藏《風車3》、賴和《獄中日記》、葉石濤藤椅等,也將持續展出至7月14日。「館慶二十.文物賦活」特展現場展出葉石濤藤椅、姚一葦書桌等重量級文物。圖/台文館提供 前一篇文章 台灣、印度視訊簽MOU 後續將依程序完成換文 下一篇文章 比利時參加台北書展 共譜「台北文物漫畫記錄」計畫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3【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4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5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6【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7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8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9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10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核三重啟 238專家連署力挺823前黃金周末 藍綠大拚場日本投降80周年 總統未提抗戰惹議計畫型補助款刪減 卓盧交鋒核三公投 藍綠黨主席催票救災不力 卓揆鬆口內閣改組 作者其他文章從影68年 陳淑芳獲金馬終身成就獎禪草心韻音樂會 南管闡釋禪美學明華園《界牌關傳說》 32年後經典重現 豫劇遇上歌仔戲 3大劇團聯演白水史學泰斗許倬雲辭世 享耆壽95歲關西世博We TAIWAN 台灣繪本展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