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周記】學習的良善循環

文/張孜寧 |2024.02.06
159觀看次
字級

文/張孜寧

我前幾天騎著機車從小巷弄要左轉進大馬路,停等在巷口的黃網線等待左右來車讓我左轉。此時,有一輛小貨車看到我打左轉燈,便停在黃網線前擋住後面車輛,並示意讓我先轉彎,這樣的停等禮讓大約歷時五秒鐘,即創造大家都得利的局面;我轉彎後,也遇上在沒有交通號誌的情況下,有位老先生要過馬路的情況,我懷著剛剛被禮遇的經驗,也停等讓老先生先行──只花了五秒鐘,大家共享了雙贏的交通狀況。

我過去在社區當義工時,常聽到很多參與服務的人表示,因為自己經常受人幫助,所以自然也想回饋大家,是一個很自然的反饋行動,也是表達感謝之意。這讓我想到去年金馬獎最佳導演得主蕭雅全的得獎感言,他除了讚揚幕後工作人員之外,也特別感謝侯孝賢導演。他在執導的職業生涯中獲得侯導演許多幫助,並將這股感恩的力量,發送給其他也在電影創作路上努力的人,當有人要感謝他時,他也很有意識地回應:「如果要感謝,就去幫助別人。」

良善循環最關鍵的要素,就是沒有「零和遊戲」的觀念。所謂零和遊戲的概念是指在同一領域中,一方獲得占比愈多,另一方就會減少占比,通常會應用在市場占有率或遊戲比賽等非贏即輸的狀況下。

然而,零和觀念容易形成競爭,因此每個人都深怕若是讓出一點利益,就會造成自己的損失──這樣的描述是不是也很像在學校內的學業競爭?當大家都要爭取第一名的時候,就會想藏私,不願意分享習得的知識、技術或想法,但如果單純為了追求精進,那麼就算知識共享、互助,不但不會讓自己吃虧,還能激發更多學習靈感,解決問題時的成就,也不會因為分享而消減一絲一毫,反而會因為共同努力而讓幸福感加乘。

當我看到蕭雅全導演的得獎感言,著實認為他的成功實至名歸,愈是懂得良善循環、願意在同一領域中分享資源的人,總是能獲得愈多,從上述這些案例可以觀察到:競爭並不會激發更多可能性,分享才會讓每個人都獲得所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