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噪音干擾 傷及鯨豚聽力也現生存危機

王淑芬 |2024.02.05
763觀看次
字級
中山大學海下科技研究所師生及校友研究水下噪音造成鯨豚及海洋生態的衝擊。圖/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鯨豚倚賴聽覺和發聲以呼喚同伴,藉以社交及繁衍後代,研究指出,若鯨豚長期遭受水下噪音干擾,會累積生理壓力、聽力遮蔽、游動路徑改變等,重則造成鯨豚聽力閾值的損傷、擱淺或死亡。

中山大學海下科技研究所師生攜手探索國內水下噪音,並針對近年離岸風力發電工程打樁產生噪音,恐衝擊鯨豚生態及海洋經濟發表專書《鯨聲鯨視必修課》一書,書中揭露研究結果,也呼籲正視海洋工程將影響鯨豚及海洋生物,不僅危及生物數量也意味著將衝擊海洋經濟。

中山大學今(2/5)日指出,海下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魏瑞昌是國內水下噪音專家,他和畢業校友湛翔智、師生共同發表的《鯨聲鯨視必修課》是一本完整介紹鯨豚生態調查與水下噪音監測評估工具書,清楚揭露了環境影響評估時對水下噪音防治的不足。

圖/中山大學提供

魏瑞昌表示,當大家談論環境汙染及噪音問題時,多關注垃圾增加、河流變色、珊瑚礁白化等問題,水下噪音常被忽視。於是中山大學海洋聲學實驗室啟動研究,直到近年西海岸開發,瀕危的台灣白海豚族群數量減少且遭逢保育危機,才逐漸成為研究的核心議題。

《鯨聲鯨視必修課》的書中指出,鯨豚是海洋生態食物鏈中的頂級掠食者,也是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指標生物,對海洋生態系的平衡及穩定有關鍵的作用。鯨豚倚賴聽覺和發聲呼喚同伴,以進行社交及繁衍,若長時間遭受水下噪音干擾,恐是鯨豚面臨的生存浩劫。

《鯨聲鯨視必修課》還提出監測評估方法,有助於外界了解鯨豚的生態習性,並用以思考水下噪音對鯨豚族群的潛在風險。

魏瑞昌強調,正當大眾聚焦離岸風電造成水下噪音問題,船舶噪音也是海洋環境汙染的主因,盼外界能正視水下噪音的干擾造成的一連串生態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