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海域棘皮動物調查 鑑定出57種及9種新發現 |2024.02.07 語音朗讀 84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棘皮動物5大綱。圖/海保署提供黑乳參屬於大型海參,活體全身黑色,腹面色澤較淺。圖/海保署提供紅滑皮蛇星是臺灣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蛇海星科種類,體表呈鮮紅到黃白色。圖/海保署提供 【本報高雄訊】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表示,在台灣北部海域進行了1項長達1年多的棘皮動物資源調查,成功鑑定出57種棘皮動物,其中有9種是該區域的新發現,包括本氏海齒花、紅滑皮蛇星、脊背壺海膽、心形海壺、灰蛇錨參、黑乳參、糙刺參、錦疣蛇尾和花棘刺蛇尾,其中黑乳參最罕見,民眾在從事海域休憩活動時,不要隨意觸摸、捕捉。海保署說,黑乳參在臺灣海域相當罕見,以前只在臺灣墾丁南灣與澎湖南方四島有極少數的分布紀錄,且在華盛頓公約(CITES)列於AppendixⅡ,顯示需要管制交易,以避免影響到永續生存。海保署表示,這項調查是由海保署與台灣珊瑚礁學會團隊共同合作,自111年6月起,針對北海岸到東北角海岸潮間帶和亞潮帶設置24個調查測站。本次調查共鑑定出57種棘皮動物,新發現9種,包括本氏海齒花、紅滑皮蛇星、脊背壺海膽、心形海壺、灰蛇錨參、黑乳參、糙刺參、錦疣蛇尾和花棘刺蛇尾。此調查還揭示了棘皮動物分佈狀況,在海岸潮間帶測站中相對較為貧乏,鑑定出4綱9種。但在亞潮帶測站物種較多,鑑定出5綱55種,包含海百合主要零散分佈在海流較強的區域,而海星主要棲息在礁岩上,海膽則是北部海岸優勢的棘皮動物,常見的種類族群數量多且穩定。海保署表示,在海域遊憩時,不要捕捉和干擾棘皮動物。這些棘皮動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中大型海參是海底的清道夫,有助於維持底棲環境品質。同時,呼籲在挑選年菜佳餚時,選擇對環境影響較小的永續海鮮,以保護海洋資源。 前一篇文章 水下噪音干擾 傷及鯨豚聽力也現生存危機 下一篇文章 改善步道砍老菩提樹?高市教育局啟動調查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5如是說2025.07.0206【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7安忍,一種無畏的慈悲2025.07.0208【詩】覺有情2025.07.0209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10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日月潭沒降雨蓄水率增加 水力發電助攻屏東書院園區公告 不能再亂餵鳥類及野生動物 尊重原民文化 七彩湖擬畫保護區盼善意對待海洋 屏東再啟動回收廢漁網計畫要維護生態 丹大地區劃設保護區桃園市復興區櫻花開 罕見「藍喉太陽鳥」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