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 沒有圍牆的古村落博物館 文/記者李美娟 |2024.02.03 語音朗讀 51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全坊村的義務文保員全鎮剛。圖/新華社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全坊村村口的明清時期石牌坊。圖/新華社金溪縣滸灣鎮黃坊村的村民在一棟古民居前休息。圖/新華社金溪縣竹橋村拍攝的景象。圖/新華社金溪縣對橋鎮暘田村的村民從一棟正在修復的古建築前走過。圖/新華社施工人員在金溪縣冠峰村大坊村小組修繕一處古民居。圖/新華社 文/記者李美娟 村民外出、房屋閒置、村落破敗,是許多大陸傳統村落的境況。行走於江西省金溪縣的鄉村,石板幽巷,轍跡縱橫;明清古宅,鱗次櫛比;牌坊門樓,古樸恢宏;宗祠、廟宇、祭壇、官廳、書院、橋梁……還有頗具文化特色的民俗表演,令人有恍若穿越時空、走進歷史之感。金溪縣是座擁有百餘個古村落、萬餘棟古建築的千年古邑,被譽為「沒有圍牆的古村落博物館」。如今,一個個曾經死氣沉沉的古村落「活」了,有的還成了網紅打卡地,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古村落靜態保護、活態傳承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注腳。保護修繕 錢從哪裡來有人說「金溪歸來不看村」。金溪現擁有七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五十七個中國傳統村落、一百二十八個格局完整的古村落、一萬一千六百三十三棟明清古建築……一個個古村落,形態萬千、風格各異,或掩映於山間,或坐落於溪畔。如此體量的古村古建要保護修繕,資金哪裡來?金溪縣文物研究保護中心主任吳泉輝說,從「拯救老屋行動」到「古村落金融貸」,近年來,金溪為古村落保護與發展持續努力。二○一七年,金溪探索多方參與傳統建築搶救性維修保護利用經驗模式,爭取「拯救老屋行動」的修繕資金,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出資人民幣四千萬元,縣政府配套二千四百萬元,房屋所有人自籌一千六百萬元,搶救性修繕古建築近千棟;二○一九年,「江西省金溪縣古村古建保護發展基金會」設立,向社會籌集修繕資金;二○二○年,金溪創新推出「古村落金融貸」。金溪縣委書記張文貴說,村民自願將古建築托管給村委會,村委會再將經營權流轉給縣旅投公司或開發公司。托管後,產權不變,投資人可以用部分古建築經營權作抵押,向銀行申請「古村落金融貸」。房主則收取租金,或入股參與古建築經營分紅。目前,與村民簽訂托管協議一千八百多份,整村托管二十八個,托管利用老屋一千八百多棟。朦朧夜色中,合市鎮全坊村的幽深的古巷裡,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在穿行。看見記者,老人快步迎了上來。他是義務文保員全鎮剛。全坊村建村於北宋,是中國傳統村落,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村內現有珍貴的明清古建築七十七棟,已基本修繕一新。二○○六年退休以來,全鎮剛幾乎每天都要到村中各條古巷細查古建築情況。「到目前為止,全坊村沒有出現過一例古屋拆遷事件,沒有一處在原址上蓋新房的『插花建築』,也沒有出現文物失竊事件。」站在村口「科第」石牌坊下,全鎮剛自豪地說。工匠匱乏 誰來修與護金溪古村落保護修繕的另一難題是工匠人才嚴重不足。為此,金溪縣通過集中培訓、開展競技活動、設立工匠職業資格、技術等級激勵等方式,培養了一批技術過硬的「土博士」、「古秀才」,組織了四十三支傳統建築建造和維修施工隊伍,吸納了二百七十九名建築工匠組建工匠庫,確保古村古建修繕質量。來到距離縣城約二十公里的歷史文化名鎮滸灣鎮古街區,百餘名建築工人忙得不亦樂乎,正加緊搶修古街老屋。滸灣鎮是一座享譽明清的雕版印刷名鎮。明清時期,它與北京、漢口、四堡並稱為大陸四大刻書基地。贛東俗諺「臨川才子金溪書」,即稱讚滸灣出書之盛。目前,金溪縣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正對滸灣鎮古街區實施修繕提升工程,欲將其打造成年接待遊客三十萬人次以上的文旅示範景區。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琉璃鄉蒲塘村,不少村民正坐在修繕一新的「西成門」門樓下面話家常。五十五歲的村民徐昱霖指著一側的長條石凳說:「修得太好了,跟小時候的感覺一模一樣,夏天我們常到這門樓下乘涼休息,舒服!」投入古建築保護幽深古巷 書吧、茶吧、中醫鋪走進金溪縣秀谷鎮大坊村,恰逢系列民俗活動正在上演,動聽的民俗音樂、獨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吸引了大批遊客。來自上海靜安區的遊客劉聰穎說:「手搖獅、蚌殼舞、採茶戲等連軸上演,演得太好了!」金溪縣古村落保護開發中心主任吳素貞說,金溪「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民俗文化豐富多采,為推動古村旅遊與特色文化融合發展,金溪在開發比較成熟的古村景區常態化安排系列文化活動,持續帶動古村旅遊人氣高漲、活力迸發。打造沉浸式的體驗在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雙塘鎮竹橋村,伴隨著鑼鼓聲響,村民及遊客擔任群眾演員,身著古裝扮演古人,古風古韻十足。村委會婦聯主席黃小梅說,竹橋古村修繕開放後,各地遊客與日俱增,到了節假日,平均每天客流量一萬多人次。不少影視組進駐古村拍戲。高漲的人氣帶動了村內二百多人發展餐飲、民宿、農業採摘、農事體驗等業態三十多家,吸納村子里和周邊村四百多人就業。同時,竹橋古村還將二十多名村民培訓為講解員、清潔人員、保全等,進一步拓寬村民就業增收渠道。在陸坊鄉暘灣村一家古宅民宿前,幾位小遊客在家長的陪伴下,正饒有興致地體驗傳統豆漿、豆腐製作過程。暘灣村青年鄉賢洪志文返鄉後,牽頭加緊修復、活化利用了村裡老屋,修繕了「青田書院」和部分民宿,開發了食用菌採收、豆腐製作、雕版印刷技藝傳承等「沉浸式」鄉村體驗旅遊產品。古建成了特色民宿無獨有偶,何源村「八○後」青年南宮琦,放棄上海高薪工作,返鄉將自家古建民居打造成特色民宿,並取名為「南園小隱」,吸引了各地遊客前來「打卡」。南宮琦還結合自己專業所學,積極投身當地古村古建保護工作。行走於古村幽深古巷,書吧、茶吧、鐵匠鋪、豆腐坊、篾匠坊、絲綢坊、中醫鋪、油面鋪等迎面而來,古色古香。金溪縣文廣新旅局局長黃武清說:「我們鼓勵多形式、多業態促進古村古建活化利用,但又必須審慎地避免同質化和過度商業化,這樣才能有力推動古村保護與活化利用相得益彰。」二○二二年以來,金溪縣順利推進古村落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共有十二個。二○二三年前三季度,全縣古村落旅遊接待遊客四百八十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達人民幣十八點九億元,同比分別增長百分之二十五點六、百分之二十二點九。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微文創大翻轉】《繁花》故事與上海傳奇 下一篇文章 【微文創大翻轉】 千年書院 創新公共文化空間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退休之後2025.05.0107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8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