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長庚醫院副院長葉集孝、也是心臟血管外科教授級主治醫師(中),在記者會上提醒民眾,腹主動脈瘤就像身體內的隱形殺手。右一為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李應陞。圖/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78歲徐先生,去年9月從外院送至林口長庚急診,呈現休克狀態、沒有意識,經診斷是腹主動脈瘤破裂,必須緊急開刀處置。手術過程中因出血量非常大,情況數度危急,瀕死三次。經醫療團隊合力與死神拔河,最終病患成功的存活下來,並在一系列的照護與復健下,於去年11月底順利出院。
徐先生一家人非常感謝醫療團隊,林口長庚醫院特別在農曆過年前舉辦記者會,分享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並慶祝徐先生一家人能圓滿過好年。
桃園長庚醫院副院長葉集孝、也是心臟血管外科教授級主治醫師,他在記者會上提醒民眾,腹主動脈瘤就像身體內的隱形殺手,發生率約2-7%,通常沒有症狀,然而一旦破裂,死亡率大增,往往預後非常差。
老菸槍、高血壓、高血脂、男性、年紀大於65歲、心血管疾病等都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應定期做腹部理學檢查和腹部超音波,可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才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
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李應陞指出,徐先生緊急送入開刀房後,心臟血管外科先用小傷口方式放置腹主動脈支架,將腹主動脈瘤破裂的開口擋住,再立即由創傷外科把腹腔內過多的血取出腹腔,使腹部內壓力降低,避免腸子及其他器官因「腹壓」過高而壞死。
術中病人因出血量非常大,情況數度非常危急,幾乎量不到血壓。曾三次知會病患兒子當時的艱困狀況,兒子當下痛苦的跪地祈禱,一次次請求上天救他爸爸,希望能有奇蹟出現。長庚醫療團隊也是盡最大的努力,幫助病患挽回生命。
在漫長的術後休養和復健下,徐先生終於順利出院,一再表達感謝之意,其家人更是激動落淚向醫療團隊致意。圖/長庚醫院提供
徐先生的兒子說,「感謝林口長庚醫院,一切緊湊有效率嚴謹的作業流程,到今天我父親生命穩定下來,身為家屬的我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感謝林口長庚能讓我可以繼續叫爸爸。」
李應陞指出,目前醫療水準,對於緊急腹主動脈破裂的手術處理,大部分都是以低侵入性的血管支架放置手術,減低手術時間、降低麻醉風險,也有效提高手術後的存活率。即便如此,此類腹主動脈破裂的病人死亡率還是非常高,約近六成。